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拔T管后出现胆瘘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院1988年7月~2002年9月共收治拔T管后出现胆瘘16例。现就其产生原因,临床诊断、处理及预防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10例。年龄38~72岁,平均53岁。全组病例中: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7例,分别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而放置T管引流。术后12d试行夹管1~2d,拔管前常规行T管造影。仅有1例出现胆总管下端有残留结石,其它15例正常。12例于术后2周拔T管,3例术后3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专家型胫骨髓内钉(ETN)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03~2010-02我科收治的12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采用ETN治疗。其中闭合性9例,开放性3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9.75岁(27~55岁)。结果 12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ETN治疗后除1例开放骨折术后原伤口感染外,其余患者均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随访1年后无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胫骨远端干骺端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选用ETN治疗对周围软组织干扰小,降低伤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是一种固定可靠,愈合快,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23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入路为经腹直肌外缘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采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23例无感染,切口均期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和复位满意19例,复位不满意3例,差1例。23例患者中21例获随访,根据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52.4%),良6例(26.8%),一般2例(9.5%),差2例(9.5%),优良率达81.0%。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资料、正确的骨折分型、及时手术、恰当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经腹直肌外缘入路适合于髋臼前壁、前柱骨折以及部分双柱、T形和横形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珐 解剖观察120侧上肢标本。站果肱二头肌腱膜部分覆盖正中神经14例(11.7%),完全覆盖者10侧(8.3%),旋前圆肌纤维桥斜过正中神经76侧(63.3%),旋前圆肌肱骨头内含腱束22侧(18.3%),尺骨头浅面有坚韧的筋膜105侧(87.5%)。指浅屈肌起始部两头间形成腱纤维弓109例(90.8%)。结论 腱纤维结构异常是导致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芳民  姜棚菲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198-1199,1230
目的:探讨一期椎弓根内固定加经后路椎弓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腰骶段结核患者行经椎弓根手术治疗,观察术后治愈率、复发率、内固定的松动率、神经损伤率及后突畸形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h,平均出血量800ml,随访时间1~4年,26例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后突畸形,内固定无断裂,4例出现术后神经根损伤症状,结核无复发。结论:经椎弓根入路手术治疗腰骶段椎体结核,能够较好的解决腰骶段结核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问题,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25例,男89例,女36例,平均年龄36.5岁(18~65岁)。均为闭合骨折,车祸伤84例,重物砸伤12例,跌伤29例。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仅次于垂体依赖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增生与垂体微腺瘤或异位 ACTH过多有关系,在三大肾上腺外科疾患(皮质醇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中,皮质醇症是发病率最高的,虽然文献尚无详尽的统计资料,但肾上腺皮质腺瘤在肾上腺疾患中并不少见,随着实验室检测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时有发生。本文就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分别从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病例选择、技术条件要求、术中操作规范与技能等几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看法,并强调了部分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侵犯中轴脊椎关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约有66%的患者进展为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整个脊柱会在头颈前倾的姿势形成骨性强直,直接导致了脊柱矢状面的失衡及水平视角的缺失,不但限制了患者日常生活和活动.而且会对患者身心方面产生影响。在严重的病例,会因内脏受压而造成腹腔并发症。通过传统的物理治疗或者矫形器治疗疗效有限,手术截骨矫正仍是治疗该畸形的主要手段。笔者专门就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致足下垂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2013年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足下垂患者120例,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诊断结果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收集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的胫前肌肌力;年龄;退行性疾病病程等指标.结果 治愈组平均病程(85.9 ±4.5)d和平均年龄(48.2±1.2)岁均显著低于为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组胫前肌群平均肌力(2.9±0.5)级,显著高于未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比较,其他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腰椎退行性病变病程、年龄、以及术前胫前肌的肌力是影响腰椎退行性疾病所致足下垂的预后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