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将粘合胶片贴合法、薇乔4/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法及传统I号丝线间断缝合法分别应用于20例妇科手术 腹壁切口患者,观察住院时间、术后表皮切口愈合状态及瘢痕大小。应用前两种新式处理法的患者无需拆线,住院时间 短,且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小、外观美。  相似文献   
2.
韩献平  苗芸  裘宇容  钟梅  高云飞 《广东医学》2006,27(8):1167-116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输卵管结扎术后免疫功能的差异,阐明二者的相关性,探讨输卵管结扎术是否能够阻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方法73例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术后病理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为观察1组,6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再吻合患者为观察2组,60例卵巢冠囊肿或Ⅰ~Ⅱ°子宫脱垂要求行开腹术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3组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水平;用腹腔液对正常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间接反应3组腹腔液中NK细胞活性。结果观察1组中IL-6,IL-8,TNF-α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P=0.0032),观察2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8)。3组腹腔液均可使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下降,而观察1组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9),观察2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结论输卵管结扎术后通过机械阻断经血逆流、减少炎性介质释放、抑制新生血管发生以及维持正常的NK细胞活性和免疫功能等机制,避免异位内膜的生长,预防Em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1984年1月至1986年12月,对52例输卵管结扎术后5~108个月(平均20个月),年龄23~36岁(平均28岁)的妇女,作了输卵管显微复通术。端端吻合双侧者46例,单侧5例。术后近期通液术示通畅率为100%。在随访6~23个月的30例中,有20例妊娠共计23次,实际妊娠率为66.7%,其中宫内孕19例(63.3%),已足月活产10例(33.3%),自然流产4例(13.3%)。宫外孕1例(3.3%)。随访一年以上的20例中有17例共妊娠20次,其妊娠率为85.0%;正常宫内妊娠12例(其中3  相似文献   
4.
泌尿系梗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引起泌尿系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1997~ 2 0 0 0年收治EMS患者 2 3例 ,其中 2例侵犯泌尿系 ,造成肾脏及输尿管积水、扩张 ,术中行子宫次全切除、盆腔包块切除及输尿管周围组织粘连松解。 结果  2例术后 7~ 10d复查梗阻均解除 ,随访 2年 ,未见复发。 结论 对EMS引起泌尿系梗阻应予以重视 ,EMS患者术前应常规行泌尿系B超 ,必要时行IVU检查 ;术中注意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粘连病灶的探查及处理 ;术后常规服用 6个月孕三烯酮类药物 ,定期随访 ,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子宫全切术后阴道酸碱度及菌群变化。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分别观察子宫全切术后未发生阴道炎、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正常近龄妇女组3组各30例,测定pH值并以阴道分泌物快速涂片法进行阴道菌群分析。结果 子宫全切除术后阴道pH值为3.4-5.0,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子宫全切术后阴道偏酸,pH值低于对照组,易发生念珠菌阴道炎性菌群失调症,但多为Ⅰ-Ⅱ度可逆性失调。治疗以氟康唑胶囊350mg分3日口服效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子宫全切术后阴道酸碱度及菌群变化 ,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以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分别观察子宫全切术后未发生阴道炎、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正常近龄妇女 3组各 30例 ,测定 pH值并以阴道分泌物快速涂片法进行阴道菌群分析。结果子宫全切除术后阴道 pH值为 3 4~ 5 0 ,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结论子宫全切术后阴道偏酸 ,pH值低于对照组 ,易发生念珠菌阴道炎性菌群失调症 ,但多为I~Ⅱ度可逆性失调。治疗以氟康唑胶囊 35 0mg分 3日口服效佳。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畸形是围产儿和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近来我院收治一名孕妇,产下一个多发性严重畸形的死胎,实为多年罕见的病例。本文对此胎儿及其双亲进行了染色体显带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 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 ,并行血浆置换 ,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的 42 3例作为对照 ,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 (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HR) 9例 (2 1% )、急性排斥反应 198例 (47% ) ;1年人/肾存活率 86 7% /76 3%、3年人 /肾存活率 72 5 % /6 7 9%、5年人 /肾存活率 6 9 5 % /4 9 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 85 4例 ,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16 2例 (19 0 % ) ,1年人肾存活率达 97 3% /95 0 %、3年人肾存活率 92 0 % /84 2 %、5年人 /肾存活率 87 0 % /81 6 %。结论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提高人 /肾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妇科手术腹壁切口的3种处理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粘合胶片贴合法、薇乔4/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法及传统I号丝线间断缝合法分别应用于20例妇科手术腹壁切口患者,观察住院时间、术后表皮切口愈合状态及瘢痕大小。应用前两种新式处理法的患者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且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小、外观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