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核周因子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APF(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RA早期(发病一年以内),且特异性(97.6%)和敏感性(73.0%)较高,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相关生成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单纯骨折患者各20例并分别纳入MM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VEGF、TNF-α、HGF、TGF-α、TGF-β1、bFGF、ANG-Ⅰ、ANG-Ⅱ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水平;real-time-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上述因子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MVD与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MM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TGF-α、TGF-β1、HG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MM组骨髓上清VEGF、HGF、bFGF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MVD与骨髓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r=0.488,0.472和0.457)。结论:MM患者MVD和骨髓上清中血管相关因子水平升高,其中VEGF、HGF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RNA表达水平一致,并且MVD和骨髓上清VEGF、HGF、bFGF水平呈正相关,提示骨髓微环境血管生成因子的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和疾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降尿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相关指标及尿酸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尿酸水平、肌酐含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尿酸治疗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压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31岁。因腹痛、便血半个月,关节疼痛、皮肤紫癜1周收住院。患者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剧烈绞痛,到省中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直肠糜烂,查血淀粉酶910 U/L,脂肪酶825 U/L,诊断为胰腺炎,予抑酶、补液(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等对症治疗2天,腹痛未减轻,并出现便血。肠镜检查示:回盲瓣、直肠糜烂,内痔。又按消化道出血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及奥曲肽等药物治疗,症状仍无好转,逐步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四肢皮肤远端散在红色出血点,遂考虑为过敏性紫癜,予地塞米松5 mg/d抗过敏治疗3天,上述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正常CD4-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和分离15例AA患者和10例正常人BM-MS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结合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MSCs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诱导BM-MSCs成骨和成脂,综合进行BM-MSCs鉴定。BM-MSCs与免疫磁珠负集的外周血CD4-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CD4-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和BrdU方法分析CD4-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D4-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正常人和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长梭形,辐射状或旋涡状贴壁生长;诱导后均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均表达CD105、CD73、CD90、CD29、CD44、CD49e、CD166、CD13和HLA-AB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减弱(P<0.05)。同时,AA患者BM-MSCs抑制CD4-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调节CD4-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缺陷,可能进一步加重骨髓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群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北京组(海拔50m,n=34)、沱沱河组(海拔4700m,n=34)志愿者,应用美国Courter公司生产的ACL9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PL—IN)、D-二聚体(DD)七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沱沱河组PT、TT、APTT、DD均高于平原组,FBG、PLG、PL—IN均低于平原组,(P〈0.05)。提示高原缺氧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结论:健康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较明显的变化,高原地区缺氧,机体血管内皮损伤、红细胞增生等可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在高原地区疾病诊治,尤其是重危病人的抢救中应高度重视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VKCFD)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监测维生素K1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实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纠正实验、凝血因子Ⅷ和Ⅸ的活性、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变化情况。[结果]31例患者PT、APTT明显延长,凝血因子Ⅸ活性显著降低,TT、Fg及Ⅷ因子活性正常。补充维生素K120~40mg/d、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后PT、APT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凝血因子Ⅸ活性较入院时增加(P﹤0.01)。[结论]监测PT、APTT及凝血因子Ⅸ活性对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静点维生素K120~40mg/d、间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该病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10.
西宁地区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2.2∶1,以头晕、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伴有心脑血管及胃肠道症状者49例(88%),全血细胞减少者40例(71.1%),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骨髓像,血清中叶酸或Vit B12定量减少,用叶酸,Vit 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高原地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并不少见,临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等相鉴别,它的发生与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口腔疾病等相关,应注意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