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韩丽琼  黄焕容 《广东医学》2016,(15):2372-2373
目的:分析个性化信息支持及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产妇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3例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个性化信息支持及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分娩后7 d对比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29.15±5.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64±6.43)分;此外,观察组抑郁评分为(6.16±2.67)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4±2.53)分( P<0.01)。结论个性化信息支持及认知行为干预对缓解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妇女病普查普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妇女病普查普治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问卷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妇女病普查普治患者健康教育后对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态度、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环境评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妇女病普查普治中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妇女病患者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韩丽琼 《中外医疗》2013,32(21):159-16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妇科门诊诊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和心理护理组500例。结果心理护理组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认知程度,改善心理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琼 《中国医疗前沿》2013,(10):105-105,112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2年9月于我院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的255例产后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250例产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仅用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调查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盆底肌达Ⅳ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的正规康复训练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联合应用生物反馈及电刺激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 d 的盆底功能障碍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医务人员指导在家做盆底肌锻炼操锻炼,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5周,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均较治疗前升高(均 P <0.01),治疗后观察组肌力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P <0.01);治疗后会阴体长度均较治疗前延长(均 P <0.01),治疗后阴道口宽度较治疗前缩短(均 P <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 P <0.01)。结论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给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盆底肌力,促使会阴体延长及阴道口变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盆底肌锻炼操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给予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明显疗效,在手术时间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揭小军  韩丽琼 《当代医学》2021,27(33):19-21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预防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常规缝合的48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的4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7.8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2 h及24 h产后出血量、SDS及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58%)低于对照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后行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改善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500例产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及50例产妇盆底康复治疗,了解产后盆底肌功能情况,研究盆底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方法 (1)回顾性分析500例产妇的资料,其中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各250例;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检测,统计分析监测结果.(2)选择肌力为0~2级100例产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