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诺和笔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对诺和笔应用的方法 及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比较,患者对诺和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血糖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对糖尿病应用诺和笔治疗的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变为积极参与,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布鲁杆菌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8~78岁,平均54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3例合并腰椎病变;6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采用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评分,评价预后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 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骨质破坏、神经功能损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经改良的显微内窥镜系统(MED)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300例随机采用改良MED(A组)与传统开放手术(B组)治疗。比较手术出血等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均成功手术。共10例发生硬膜撕裂,经处理后治愈。B组随访4年后发生腰椎不稳4例,经再次手术治愈。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复查病情无复发。根据中华医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达到开放手术的满意疗效,且发挥了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空腹血糖(FPG)检测在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50例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在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在糖尿病诊疗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是重要的检测指标,但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效果更为确切,患者可以得到及早的治疗,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临床医师单独采用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时,将盐酸吡格列酮加入,联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本院治疗的68例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而效果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加入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对比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几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联合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结果 68例患者在使用盐酸吡格列酮进行联合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较之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肌酐与血尿素氮变化不大(P〉0.05)。联用盐酸吡格列酮之后,患者未出现重大不良用药反应。结论临床医师为单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效果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盐酸吡格列酮进行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的价值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麦荫文  许鹏雍  凌尚准  陆文忠  陈俊  韦文 《广东医学》2008,29(12):2069-2071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切除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3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骶骨肿瘤24例,通过症状改善率、复发率、并发症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7个月至9年,平均38.3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76.4%,总体神经功能改善,总复发率29.2%(7/24)。结论 通过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切除骶骨原发性肿瘤,近中期效果良好。切除范围是预后的关键,保留S1~3骶神经根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辅助手段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泼尼松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60例临床活动期的TAO患者与58例非临床活动期的TAO患者口服泼尼松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对比及41例临床活动期的TAO眼球突出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经过泼尼松治疗,临床活动期的TAO患者有效率为91.7%,非临床活动期的TAO患者有效率为51.7%,眼球突出疗效明显。结论 泼尼松对TAO临床活动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2例,采用动力髋部螺钉(DHS)12例,重建钉8例,伽玛钉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5例;假体置换术组28例,全部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8~24个月.结果 内固定组优良率为62.5%,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肢功能优良率为89.3%,假体置换术组优良率较高.结论 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应尽可能行人工假体置换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0—01/2006—12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取得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48~84(平均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2(平均6,3)d。受伤原因:行走跌伤29例,机动车撞伤22例,非机动车撞伤5例。本组5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结核2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起病隐匿,发病年龄较小.症状较轻,早期诊断不易,临床发现较晚,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就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手术治疗之2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