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云宁治疗角膜瘢痕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云宁系根据中医的活血化瘀治疗原则研制而成,用其治疗角膜瘢痕308例381眼,总有效率为91.3%,显效率为56.7%。无刺激性,用药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2.
用薄层层析法检测鞣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硅胶薄层层析法检测中药制剂的鞣质,斑点集中清晰,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亚硝酸钠试剂显色,未见报道,对鞣质的分解产物没食子酸独显亮黄绿色,专属性强。用以检测没食子酸可供衡量制剂质量参考。  相似文献   
3.
丹参注射液存在色泽深,澄明度合格率低,静脉滴注时易引起不良反应和药液稳定性差等问题,我们在注射液中加抗氧剂后,解决了这些问题。经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常压耐缺氧实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应用,证明不影响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防治灼伤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临床疗效已有显著提高。据1959年全国灼伤会议的资料,严重灼伤病人死于休克期的占死亡人数的11%。灼伤休克期的常规治疗,一般是采用输血、输液和对症疗法。这种疗法,目前还难于完全保证病人平稳地渡过休克期,  相似文献   
5.
中药墨旱莲中的三萜皂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中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 L.中的三萜皂苷化合物。方法 应用柱色谱和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IR ,MS ,1HNMR ,13CNMR ,DEPT ,HMQC和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三萜皂苷,其中2个新化合物eclalbasaponinsXI(4)和XII(5 )的结构分别为:3-O-[β-D-吡喃葡糖(1→2 )-β-D-吡喃葡糖]-16α-乙氧基 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糖苷(4)和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 (1→2 )-β-D-吡喃葡糖] 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5 )。结论 4和5为新化合物,1和5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相似文献   
6.
复方多虑平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对由组胺介导的过敏性疾患疗效显著,显效率70.2%,总有效率96.1%。实验研究表明,复方多虑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类似其它H_1阻断药。  相似文献   
7.
王颖  雷其云 《医学争鸣》1997,18(4):391-392
化云宁滴眼液的质控标准王颖雷其云蒋永培樊亚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局西安710033)关键词化云宁钾离子耐缺氧质量控制刺激性中图号R289我院研制的新药化云宁滴眼液为一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退翳明目的功效,是治疗角膜瘢痕(角膜云翳,角膜斑翳)...  相似文献   
8.
On the principle of activating circulation and relieving stasis in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a new drug Huayunning has been prepared,Corneal scars of 381 eyes in30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91.3% and significant effective rate of56.7% without any adverse reactions.The method of its administration is simple andconvenient.  相似文献   
9.
益胃胶囊中部分有效成分的薄层鉴别及芍药苷的HPLC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拟建立益胃胶囊的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益胃胶囊中的芍药、黄芪、延胡索和黄连定性,HPLC法测定芍药甙的含量。结果 在TLC色谱中能检出黄芪甲苷、芍药苷、延胡索乙素和黄连小蘖碱;芍药苷在0.106-6.36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5.6%,RSD为1.78%。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对处方的各组成药材,可快速地定性、准确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墨旱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年 研究中药墨旱莲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进行分离,根据IR,MS,^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和水解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刺囊酸(Ⅰ)、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Ⅱ)、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和槲皮素(Ⅳ)。结论 Ⅱ为新化合物,命名为eclalbasaponin Ⅹ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