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方法:使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方法。结果:建立了长寿者外周血细胞转化永生细胞株的方法,转化成功率77.4%。建立了65株长寿老人、直系亲属永生细胞株及长寿老人资料库和完整的细胞株档案。结论: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为永久保存细胞系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巴马地区267例长寿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马县是我国五大长寿地区之一,我们对该地区267例80岁以上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该长寿地区老年人群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 ,了解长寿老人的胃肠生理机能 ,探讨长寿的因素。方法 :分层抽样及填写调查表共 15 8例 ,采用放免法测定各年龄组人群中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表皮生长因子 (EGF)以及癌胚抗原 (CEA)水平。结果 :长寿老人组血清 GAS的水平为 (70 .3± 6 7.2 8) μg/ L,MTL 为 (5 32 .84± 2 14.0 8) μg/ L,EGF为 (2 .0 9± 0 .5 8) μg/ L,长寿老人组 3种胃肠激素水平与其他年龄组老年人无显著性差异 ;CEA水平随着年龄增加逐步下降 ,长寿老人组 (≥ 90岁 )血清 CEA水平为 (6 .18± 3.30 ) μg/ L,显著低于 79岁以下两个老年组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长寿人群胃肠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有利于持久维持正常消化生理机能 ,减少胃肠疾病尤其恶性肿瘤的发生。良好的胃肠功能可能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付鹏  谢琪  陈进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19-1921
目的调查巴马长寿人群部分长寿老人的营养状况以及长寿人群的慢性病构成现状,探讨饮食结构对慢性病发病率的影响以及慢性病发病类型与人群寿命的关系。了解巴马长寿老人的健康状况,为长寿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别在2004~2005年度的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调查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发病率及疾病的一般情况;同时进行相关生化检测及血常规等指标的营养评价。结果巴马长寿地区长寿老人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总患病率为72.15%,其中患1种慢性病的占33.52%,患2种慢性病的占23.29%,患3种以上慢性病的占15.34%。营养不良与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的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骨性关节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对较少。结论巴马长寿人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但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长寿老人的医疗卫生保健几乎空白,营养不良及慢性病状况不容乐观,长寿资源丞待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巴马长寿现象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29名年龄90~113岁的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和307名作为相应年龄对照的长寿家庭成员.并以当地非长寿自然人群153人作为对照组.进行ApoE基因分型。分别比较长寿老人与各组人群的基因型、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结果:①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ApoE基因型频率中以ε3/3最高.其次是ε2/3和ε3/4.而ε2/4和ε4/4频率最少。长寿老人组与其亲属年龄对照的Apo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相比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别;②长寿组与当地自然人群对照相比呈显著性阳性关联(P=0.001,P=0.04)的为ε2/ε2(5.34%;0%)和ε3/ε3(79.39%;68.63%)基因型。这两种基因型携带者在长寿人群中占85%以上。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巴马长寿现象有关联。巴马地区长寿相关基因为ApoE ε2/ε2、ε3/ε3基因型。其中ε3/ε3纯合子是最主要的长寿关联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广西巴马地区80岁以上老人的认知功能,探讨应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对农村长寿老人进行认知功能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截断面调查,整群抽取巴马县甲篆乡80岁以上老人.应用"巴马地区长寿老人心理健康调查表",包括人口学资料、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工具MMSE等.结果共调查267名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性37.1%,女性62.9%,平均年龄88.19岁.MMSE总分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文盲组20.83±4.53,小学组20.23±3.53,中学组20.70±3.30,与常模相比,文盲组和中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男性MMSE总分均分22.59±5.13,女性MMSE总分均数19.56±3.1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MMSE敏感性较高(100%)而特异性稍差(70.78%).回归分析提示高龄、受教育程度低、数字广度测验得分低、视力障碍、缺乏社会支持、参加社会活动和体力劳动少、有固定医院就诊等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巴马长寿老人总体认知功能良好,MMSE适用于农村长寿老人认知功能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广西巴马长寿地区农村老人成功老龄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以广西巴马长寿地区80岁以上人口构成为基准,以乡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0年对上海市静安区社区老人调查资料为对照.(2)应用《长寿地区老人心理健康调查表》调查,主要包括一般项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等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工具.(3)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成功老龄检出率研究组为44.20%、对照组为19.6%,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少饮酒、少抽烟、经常锻炼身体和参加社会活动与成功老龄呈正相关.结论 巴马长寿地区农村老人由于有科学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优良的遗传因子,其成功老龄检出率高,认知功能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 DRB1)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对广西巴马县109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3岁)、56名80~89岁和71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生活习性相似、随机抽样的壮族成年人(23~70岁)进行HLA DRB1基因分型及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在该研究群体中共检出13个HLA DRB1等位基因,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HLA DRB11501(长寿组、80岁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61%、26.79%和26.06%),其次是HLA DRB11601/2(以上3组分别为14.22%、14.29%和16.20%)和HLA DRB11401/4(以上3组分别为11.93%、10.71%和11.97%);长寿组HLA DRB11201/2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其他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巴马县壮族长寿人群的HLA DRB1座位上,没发现与其长寿明显相关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
双侧髋关节外伤后脱位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出于车祸造成外伤性两侧髋关节后脱位,左胫骨平台下粉碎位骨折。臀折部挤压伤。现报告如下: 患者韦××,女,28岁。壮族,农民。住院号86425,于1986年7月27日乘坐手扶拖拉机,车下坡时失控,车头撞石壁,人从后拖卡上弹出高约2米,摔倒,两足跟先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成功老龄、常态老龄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者(MCT)在巴马地区的检出率及其特点。方法:①以巴马地区80岁以上人口构成为基准,在巴马县甲篆乡以村委会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②应用《巴马地区长寿老人心理健康调查表》调查,主要包括一般项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等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工具;③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成功老龄、常态老龄和MCI检出率分别为42.3%、40.8%、16.9%。成功老龄检出率男性多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加、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之势;而常态老龄和MCI在上述三方面检出率则相反。结论:巴马长寿老人保持着良好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年龄大而体不弱,既长寿又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