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415例急性白血病诱导的院内感染病例资料。结果:71例(17.1%)出现院内感染,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41例占57.7%),消化道(10例占14.1%),口腔(9例占12.6%),血液(6例占8.5%),皮肤(5例占7.04%);致病菌以绿脓假平胞菌、白色念珠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结论: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感染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集中更换引流袋时两种不同手卫生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房600例次需要更换无菌引流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0例次采用每例次更换一双无菌手套的方法;观察组300例次采用戴无菌手套更换引流袋,但是在手套没有明显体液污染的情况下,每位患者之间不更换无菌手套,而只用快速手消毒液涂擦在手套表面,作用半分钟进行手套消毒。结果观察组每例次医疗成本、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引流部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手消毒液作用半分钟消毒手套更换引流袋,既可以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又可以加快更换引流袋的时间,而且还不会增加引流部位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2002级涉外护理(大专班)学生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总结课程目标、学时分配、教师选拔、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打造“亲情护理”品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探讨能体现人文达到高品位服务目标的护理工作模式。方法 以整体护理及护理新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本框架,构造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体现“亲情关爱”的护理服务模式。先试点实施,逐步在全院铺开。结果 经医院团委多次民意测验病人对开展亲情护理热切赞同的达100%,对护理服务总体满意度达98%及以上。再次入院病人认为护士服务态度比过去有明显改善的达100%,病人对责任护士姓名知晓率达99%,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实现了主动服务、宾客服务、亲情服务。结论 亲情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使整体护理得到了升华,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变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宾客礼仪服务”的护理文化氛围已基本形成。护理工作基本达到了病人满意、家属满意、医生满意及领导满意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医用约束工具在降低老年痴呆病人约束不良事件、提高病人和医务工作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900例老年痴呆病人分为A、B、C 3组,各300例。A组给予传统约束带,B组给予简易约束工具,C组给予新型医用约束工具。观察3组病人约束不良事件(血液循环障碍、破损、勒痕、非计划性拔管、皮肤抓伤)发生率、满意度(包括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病人智力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C组病人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C组病人及医务工作者满意度高于B组和A组(P<0.05);3组干预前后病人智力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医用约束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照护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多重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RICU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实验。采用WHONTE 5.4软件分析分离菌的分布、分离率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532株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29株(80.64%),革兰阳性菌103株(19.36%)。标本来源主要是以痰液为主(53.57%),其次为血液(38.91%)和尿液(3.39%)。居前五位的菌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6.09%、19.74%、19.36%、13.91%和10.90%)。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4.9%;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为53.3%;治疗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有效的药物是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与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都高,除对替加环素和左旋氧氟沙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铜绿假单胞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最高,为95.9%,除氨曲南外,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最高,为91.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 RICU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RICU患者多重耐药仍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药物;替加环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情绪状态及在志愿服务模式下综合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出院的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居家照看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居家照看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综合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情绪状态和焦虑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情绪状态得分、焦虑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结论实施志愿服务模式下的综合心理干预可缓解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降低患者焦虑度,从而消除负性心理状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在助产过程中所遇到的角色应激是多方面的 ,但最常见的是产妇心理紧张与角色不明确 ,尤其是初产妇因害怕疼痛及不知如何适应与配合各产程进展而出现角色缺如或角色不明确 ,以致产生恐惧、焦虑、烦躁不安 ,甚至大喊大叫而消耗体力 ,轻者影响产程的进展 ,重者可能会造成胎儿宫内缺氧。为此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敏捷的应激能力及胆大心细的独立工作能力 ,而且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和交流技巧。善于使用安慰性语言消除或减轻孕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 ,以促使孕产妇角色功能转变与应激 ,提高产科护理质量。1 产妇产前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小组活动在预防重症监护患者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1月~12月在重症监护室开展医护合作小组活动,随机抽查100例(A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监测导管使用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并与2010年同期100例(B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81.13%、42、71%、60.60%,均低于B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82.95%、56.41%、81.28%,除中心静脉导管外,呼吸机通气导管与导尿管使用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0.52‰、3.97‰、3.48‰,均低于B组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通气导管、导尿管感染率分别为1.96‰、7.94‰、6.0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医护合作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各项措施执行力,降低各种导管使用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本科2008年8月-2009年5月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患者的资料。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沟通,进行专科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9例患者均康复,无并发症而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1 d。结论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