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冻融囊胚移植(frozen-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FBT)周期移植第5日(D5)与第6日(D6)高质量囊胚的临床结局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中心接受FBT的365例共387个周期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形成扩张囊胚的天数及移植胚胎的个数分4组,分别为第5日双囊胚移植组(double D5 blastocysts transfer group,DET5组)88个周期、第5日单囊胚移植组(single D5 blastocyst transfer group,SET5组)69个周期、第6日双囊胚移植组(double D6 blastocysts transfer group,DET6组)129个周期及第6日单囊胚移植组(single D6 blastocyst transfer group,SET6组)101个周期。结果四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及冻融胚胎的复苏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T5组的临床妊娠率(62.3%)和种植率(62.3%)显著高于SET6组(46.5%,46.5%)(P均为0.04),与DET5组和DET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5组及DET6组的多胎率均为42.6%,分别与SET5组及SET6组(均为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结论 FBT周期选择高质量的D5囊胚进行单胚胎移植,可以确保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并显著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形成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通道形成术(Transurethral tunnel resecetion of prostate,TUT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TUTRP治疗高危BPH患者37例。结果 手术时间10~35分钟,切除腺体质量10~40克,术后排尿困难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 TUTRP对于高危BPH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磨牙纵裂是口腔门诊较常见病例,尤其多见于牙髓治疗后开死髓,或牙面严重磨耗,牙体大面积缺损之磨牙.对于牙体纵裂至牙以下或冠根联合折裂,传统处理方法均予整体拔除.本组病例对1995年7月至2000年12月期间53例纵裂磨牙施行保存治疗,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接受治疗的17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85例)和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85例)。治疗组除了和对照组给予同样的药物外增加心理疗法、行为指导、前列腺按摩和适当运动,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9%、84.7%,对照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为2.4%、57.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相关基因(DKKL1)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男性和弱精子症 患者精液,各取10 μL精液用全自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对精液进行常规分析。为了避免白细胞和生精细胞对结 果的影响,剩余精液采用4个梯度的Percoll法离心分离和纯化精子。Trizol法提取精子RNA,实时荧光定量PCR从基因水平检 测DKKL1基因在正常人和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差异;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DKKL1蛋白在正常人 和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精液常规分析结果显示,弱精子症和正常人两组之间的年龄、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和 正常精子形态比例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精子症组PR 和PR+NP 精子的比例显著降低(P< 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KKL1 mRNA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量降低11.1倍。此外,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弱精子症组DKKL1蛋白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 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结论DKKL1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其与精子运动密切相关, 是导致弱精子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磨牙纵裂是口腔门诊较常见病例 ,尤其多见于牙髓治疗后开死髓 ,或牙面严重磨耗 ,牙体大面积缺损之磨牙。对于牙体纵裂至牙以下或冠根联合折裂 ,传统处理方法均予整体拔除。本组病例对 1995年 7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期间 53例纵裂磨牙施行保存治疗 ,疗效较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3例患者中 ,男 33人 ,女 2 2人 ,年龄 35~ 6 6岁。其中 ,上颌第 1磨牙 11颗 ,第 2磨牙 9颗 ,下颌第 1磨牙 2 3颗 ,第 2磨牙 10颗。1.2 病例选择 凡磨牙折裂至牙颈部以下或冠根正中折裂 ,剩余部分松动度小于Ⅰ度者 ,均属本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复苏后体外培养时间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冻融囊胚移植的425例共456周期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囊胚复苏后体外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培养时间≤2h)、B组(培养时间2~4h)、C组(培养时间4~6h);A、B、C 3组按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和自然周期(NC)方案再分为6个亚组,A1组(培养时间≤2h,HRT),A2组(培养时间≤2h,NC);B1组(培养时间2~4h,HRT),B2组(培养时间2~4h,NC);C1组(培养时间4~6h,HRT),C2组(培养时间4~6h,NC),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B组与C组及6个亚组患者各项临床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融囊胚在移植当天复苏,体外培养时长并不影响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液优选后前向运动(PR)精子数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440例不孕患者1 010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按PR精子数分为A、B、C及D组,对各组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及不孕类型各组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周期总妊娠率为13.66%,A、B、C及D组妊娠率分别为7.27%、11.16%、17.79%及1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临床妊娠率为11.88%,A、B、C及D组临床妊娠率依次为5.45%、9.44%、16.35%及1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周期患者总临床妊娠率为13.57%,各组临床妊娠率为5.13%~19.53%,有随着PR精子数增多而提高的趋势,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的8.94%(6.25%~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患者在PR精子数10×106时,临床妊娠率高于继发不孕患者(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妊娠率并不会随着优选后PR精子总数的增多而明显提高,结合使用促排卵治疗方案可适当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定期检查并分娩的309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分娩时间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两名口腔科医师检查两组孕妇的牙周状况并收集初产妇临床资料,记录菌斑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探讨孕妇牙周状况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牙周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初产妇(χ2=57.512,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8.991,7.743,38.357,P<0.05),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6,P>0.05),初产妇牙周炎位点数与孕周和新生儿体质量均呈负相关(r=0.321,0.436,P<0.05)。孕前1年内洁牙是早产儿出现的保护因素,每日刷牙次数是低体重儿出现的保护因素,牙周炎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出现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牙周病发病率较高,对孕妇的牙周炎进行防治,对延长孕周、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妇学校的宣教对牙周病孕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统计2013和2014年度在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数量,统计其中牙周病患病率及诊断为牙周病后到口腔科接受治疗情况。并将2个年度孕妇牙周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度门诊建卡产检的孕妇分别为7 260例和8 928例,其中牙周病患者分别为2 824例(38.9%)和3 348例(37.5%),诊断为牙周病后到口腔科接受治疗者分别为1 440例(51.0%)和3 298例(98.5%)。与2013年相比,2014年的牙周病发病率稍低,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接受治疗者较2013年明显增多,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90,P<0.01)。结论孕妇学校牙周病宣教可明显提高牙周病孕妇治疗的依从性,治疗后可降低流产、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改善了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