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梦  朱玲燕  黄真  葛宇清  张光霁  程汝滨 《中草药》2019,50(22):5554-5562
目的 建立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的COI、16 S rRNA和ATP6的条形码序列数据库,应用DNA条形码技术从分子水平快速准确鉴定三斑海马和其他正伪品海马,探讨海马属药材鉴定的新方法。方法 提取三斑海马药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COI、16 S rRNA和ATP6的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采用软件Codon Code Aligner V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应用Clustal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AGA5.0软件计算三斑海马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Kimura2-Parameter,K2P),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gtree,NJTree)聚类分析不同品种海马药材的鉴定结果。结果 获得的三斑海马线粒体COI、16 S rRNA、ATP6序列长度分别649、572、603~605 bp,其中3个条形码序列的种内变异位点碱基数分别为8、4和15,种内的变异率较小,COI、16 S r RNA、ATP6序列的平均种内K2P遗传距离0.002、0.001和0.006,均远小于三斑海马的种间K2P距离;NJ树结果显示三斑海马与其他海马均可明显区分,具有良好的单系性。结论 COI、16 S r RNA、ATP6序列作为条形码均可以鉴定三斑海马及其他混伪品海马药材,为动物类药材及其混伪品和近源物种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为对保障海马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病理学实验侧重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依靠虚拟技术建立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引入病理实验教学中。本研究阐述了病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学生对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满意度、对教学模式的支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病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融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目前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早期肺癌的发现率逐步提高。随着放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早期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已成为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通过对肿瘤病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明确肺癌诊断分期,指导放射治疗中的靶区勾画,同时也提供更丰富的后期生物学评估的方法。该文就PET/CT在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SBRT前、中、后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5.
1993年,Wadhwa等[1]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中首次克隆出了Mortalin(mtHSP70/HSP75/Grp75/TRAP-1/PBP74),它是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家族成员之一.研究表明,Mortalin参与了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包括细胞存活、细胞增殖、压力应激、线粒体合成、细胞内转运等,并且可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在此,本文就Mortalin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与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迟晴晴  张雪  穆婉  尹瑶  陈梦 《药学实践杂志》2021,39(5):409-414,464
目的 研究优化的阿托品给药方案对豚鼠近视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46只21 d龄豚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空白对照,其余40只随机分为5个干预组:1%阿托品组、0.01%阿托品组、优化组1、优化组2及生理盐水组。随机选择干预组豚鼠单眼作为模型眼并予形觉剥夺,对侧眼为自身对照,干预时间均为4周。于实验前及每周末测量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数据,实验结束后行脉络膜和巩膜测量。结果 0.01%阿托品组模型眼屈光度迅速下降,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2.82±1.35)D对(-0.64±0.20)D, P<0.01]。1%阿托品组、优化组1模型眼屈光度下降,实验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3.50±1.14)D 对(1.38±1.15)D, P<0.05;(3.55±1.85)D 对(0.95±1.90)D, P<0.01]。优化组2模型眼屈光度下降,实验前后无统计学差异[(1.36±1.61)D 对(2.93±1.42)D, P>0.05)]。形觉剥夺后,1%阿托品组眼轴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各干预组眼轴均有不同程度延长。1%阿托品组、优化组2、优化组1脉络膜和巩膜的厚度大于 0.01%阿托品组。结论 两种优化给药方案的抑制形觉剥夺豚鼠近视作用优于0.01%阿托品,与1%阿托品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乳香及其配伍使用对慢性前列腺炎小鼠的干预效果及其对紧密连接蛋白的磷酸化关键通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水平的影响。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先造模成功,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组、乳香组、麝香-乳香组、高剂量麝香-乳香组5组,每组6只。使用双重免疫佐剂配合SD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对造模组所有NOD小鼠进行免疫诱导,建立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各组分别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7天后予以脱颈处死,解剖分离出小鼠前列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荧光免疫双标检测前列腺组织中PKC、PKA的表达情况。结果肉眼大体观:解剖时可见模型组小鼠前列腺组织腺体呈深红色,质地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病理结果:显微镜下主要表现前列腺腺腔扩张,多数腺腔内可见炎细胞,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为主,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前列腺组织病理表现差异显著,表明造模成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空白组无浸润,模型组最为明显,其他各组经不同药物干预后,表现为麝香组、乳香组、麝香-乳香组及高剂量麝香-乳香组依次递减的规律。PKC及PKA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KA及PK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麝香组、乳香组、麝香-乳香组、高剂量麝香-乳香组PKA、PK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麝香组及乳香组比较,麝香-乳香组PKA、PK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麝香-乳香联合使用具有增强调节的功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浓度依赖性。结论麝香、乳香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水平可能通过影响PKA、PKC蛋白水平的而发挥作用,麝香配伍乳香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梦  张颖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314-1315
目的:观察基于流程再造(BPR)的健康宣教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信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肝叶切除术,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5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基于常规护理干预予以基于BPR的健康宣教的52例患者作为BPR组,比较两组康复状况、健康知识认知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BPR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BPR组健康知识认知度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对比,BPR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基于BPR的健康宣教应用于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围术期中,可提高健康知识认知度,促进术后康复,并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陈梦销  何毅  聂神有 《药学学报》2024,(5):1151-1162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和Nck相互作用蛋白激酶(TNIK)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关系,参与了Wnt/β-catenin等重要的信号通路的调节,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潜在的重要靶标。目前已经报道多种结构多样且体外酶活很高的TNIK抑制剂,但是由于选择性差、毒性大和体内抗肿瘤治疗效果不显著等多方面原因,限制了其进一步开发。截至目前,尚没有一个TNIK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本文将对近年来靶向TNIK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TNIK抑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詹盼盼  舒雄  陈梦 《江苏医药》2021,47(5):437-442,446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5(miR-195)在胃癌干细胞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通过干细胞标记物CD44分选胃癌干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干细胞中miR-195 mRNA表达.使用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miR-195稳定表达细胞系,采用体外成球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进行miR-195靶基因预测,Western blot法检测Akt3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miR-195靶基因.结果 与CD44-胃癌细胞相比,miR-195在CD44+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P<0.01).过表达miR-195后,Oct4、Sox2和Nanog mRNA表达降低,成球能力和侵袭能力被抑制(P<0.05或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95候选靶基因为Akt3;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miR-195后的Akt3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Akt3并非miR-195的直接靶基因.结论 MiR-195可能通过非靶向调节Akt3的方式抑制胃癌干细胞的干性特征和侵袭能力,为胃癌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