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差速离心方法分离提取荷Lewis肺癌小鼠癌组织和肝组织富含溶酶体部分,并以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的游离酶和总酶活性比值作为观察溶酶体膜稳定性变化的指标,观察了亚硒酸钠对两种组织ACP酶活性和膜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硒对癌组织和肝组织ACP活性的异常升高有抑制作用、稳定溶酶体膜,在癌瘤增殖前期作用明显(P<0.05)。提示这种拮抗效应与硒直接和间接的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CHO细胞HGPRT位点突变测定系统观察了核黄素、尼克酰胺和锌等微量营养素对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致细胞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核黄素(2.6~13.0μmol/L)或尼克酰胺(40~120μmol/L)可显著抑制MBNA的致细胞突变作用。联合应用核黄素、尼克酰胺和锌效果更佳。提示:核黄素等微量营养素可能具有阻止细胞癌变的作用,为应用微量营养素干预治疗癌变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林县食管癌高发区两种冬贮菜中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的动态分析,表明亚硝酸盐含量随蔬菜冬贮时间延长而增加,维生素C含量则逐渐降低,两者成负相关。提示蔬菜冬贮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与医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氧化不仅为机体提供能量,物质的转化、分解与合成也需脱氢、加氧反应参加。因此,需氧生物须臾不能离开氧,但是生物氧化过程也产生与氧有关的自由基如O_2~?和HO。自由基可以引发生物膜磷脂分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形成过氧化脂酸自由基。过氧化脂酸和HO等自由基又可与核酸、蛋白质、粘多糖等发生反应,引起这些大分  相似文献   
5.
食物的各种营养素含量随品种及生长地区而有不同。为了了解和改进不同地区人民的营养状况,首先必须了解该地区食物品种的特點并测定营养成分的含量。本此目地,我们测定了开封地面68种常见的蔬菜果品中胡蘿蔔素的含量,以供有關方面参考。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系的氧化镁吸附方法。但由於我们所用的氧化镁(E.Merek)为极细的粉末,又无Supper-cel以增加过滤速度,若氧化镁柱过紧则过滤速度太慢,若太松则洗脱时氧化镁柱中间常常出现漏洞。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我们改用口径较大的分析管(2×15厘米),同时氧化镁必须装得松紧合宜,即将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pH 3.4,37℃)下探讨了六种信阳毛尖茶对二甲胺和亚硝酸盐合成二甲基亚硝胺(DMN)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反应体系中茶汤浓度达2.7%时.始对DMN合成表现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但小于该浓度则呈促进作用。相关分析提示维生素C并非茶叶阻断亚硝化的主要成分。此外几种毛尖茶对NO_2均具有很强的结合力,这可能是毛尖茶阻断DMN合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推断.茶中阻断亚硝化的主要成分是V_C外的有丰富含量的物质,很可能是茶多酚  相似文献   
7.
在体外模似胃液条件下.六种食用植物油均有效地消除了反应体系中的NaNO_2。消除作用与pH有关.pH3.0时作用最强,pH4.0时次之.植物油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为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期望这一结果能为亚硝胺前体分布广泛.而膳食脂摄入过低的食管癌高发地区的膳食脂的补充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种异体移植的方法,将小鼠肉瘤S_(37)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受试昆明种小鼠右侧腋部皮下,然后按随机区间分组法将小鼠分为若干个实验组及对照组。于接种瘤细胞24h后,实验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维生素K_3(剂量分别为5、10、20、40和80mg/kg/日),对照组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9.
以食管癌高发区河南鹤壁农村作为研究现场,选择经食管细胞学诊断的食管上皮细胞正常、轻度增生、重度增生人群及未经任何治疗的食管癌初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酶活力和含量的综合测定。结果显示,随食管上皮细胞从正常到癌变病变级别的增高,宿主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增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显著下降,且主要表现为 CuZnSOD 活性的显著降低(P<0.01),而 CuZnSOD 含量却随病变级别增高而显著增加,呈现与 CuZnSOD 活性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食管癌发生发展与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结果还提示食管癌宿主体内可能存在无活性的 CuZnSOD。  相似文献   
10.
郭及张二氏曾指出:“虽然2,6-二氯酚靛酚滴定方法是测定纯净溶液中抗壞血酸的简便方法,但是若用以滴定食物酸性提取液中的抗壞血酸含量时,除非先把其它还原性物质完全除盡,则极不相宜”。Mapson及Chen等氏分别指出可以利用纸分析法把抗壞血酸和其它类似化合物完全分开。可是他们未能找出分析时破壞抗坏血酸的主要原因,所以未能应用之以作定量的测定。最近作者系统的研究了在分析时抗壞血酸破壞的原因,并设法防止之。(?)此设计了应用此法进行抗壞血酸总含量的测定,该法的回收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