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思林  胡欣  文世民 《西部医学》2013,25(9):1308-1308
病例男性,50岁,因“吞咽梗阻进行性加重8月”于2012年7月2日入院。2011年12月患者出现吞咽哽噎不适,进行性加重,至2012年5月仅能进食流质饮食,身体明显消瘦。食管钡餐检查提示食管中下段长约lOcm明显狭窄,食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28cm-38cm处结节状隆起,表面糜烂、出血,质脆,活检提示食管梭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乳腺癌骨转移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椎体、骨盆、肋骨、胸骨等;乳腺癌术后前3年骨转移发生率较高,为62.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雌孕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术后辅助化疗情况是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数目、雌孕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术后辅助化疗情况都是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比较持续静脉泵入吗啡与芬太尼透皮贴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3 例NRS ≥ 7 分的顽固性癌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吗啡组(持续静脉泵入吗啡)与芬太尼组(芬太尼透皮贴)。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疗效、镇痛维持时间、爆发痛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吗啡组和芬太尼组的NRS 评分分别为(1.9±0.8)分和(2.2±1.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患者每天平均镇痛维持时间为(22.7±0.4)小时,爆发痛每天发作(1.0±0.3)次;芬太尼组每天平均镇痛维持时间为(20.1±1.2)小时,爆发痛每天发作(1.5±0.6)次,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头晕、便秘、恶心呕吐及排尿困难多见,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持续静脉泵入吗啡及芬太尼透皮贴治疗顽固性癌痛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相当,建议长期住院的患者使用持续静脉泵入吗啡,而不需要长期住院的患者可尝试芬太尼透皮贴治疗。  相似文献   
4.
食管梭形细胞癌是少见的食管恶性肿瘤,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本院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1例局部晚期食管梭形细胞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组)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周剂量方案二线治疗复发或进展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96例EP(依托泊甙联合顺铂)方案或CAV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联合长春新碱)化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进入IP组49例和TP组47例接受治疗。IP组:伊立替康60mg/m~2,第1,8,15天;顺铂25mg/m~2,第1天~3天,静滴。TP组:紫杉醇60mg/m~2,第1,8,15天;顺铂25mg/m~2,第1天~3天,静滴;均为28天1个周期,每2周期评价一次疗效。结果:IP组49例,有效率36.7%(18/49);TP组47例,有效率34%(16/47),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MST)均为37.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Ⅲ度~Ⅳ度白细胞减少,TP组高于IP组(34.0%vs 22.4%,P<0.05);Ⅲ度~Ⅳ度血小板减少TP组高于IP组(17.0%vs 10.2%,P<0.05);延迟性腹泻IP组高于TP组(22.4%vs 6.4%,P<0.01)。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周剂量方案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PES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5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6、12、24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7.3%(48/55)、50.9%(32/55)、12.7%(7/55)、7.3%(4/5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ESC易早期转移,预后不佳,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是一类独特且少见的肺恶性肿瘤,发病率不足非小细胞肺癌的1%。然而该病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却相对常见,患者发病年龄相对年轻,与性别及吸烟史无关。与高加索人不同,亚裔人群中肺LELC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组织病理学上,肺LELC与未分化鼻咽癌难以区分,因此诊断肺LELC需要排除鼻咽癌肺转移。手术、放疗及化疗仍然是肺LELC的主要治疗手段。靶向治疗现已成为治疗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发现肺LELC的驱动基因。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肺LELC中尚缺少系统的报道。与经典的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原发性肺LELC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本文将就肺LEL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者某,女,72岁。2013年4月患者开始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于2013年10月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距门齿18~23 cm处食管新生物,活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共30 次,〗每周5 d,1 次/d,总量6 000 cGy。患者经治疗后进食梗阻缓解,出院后未继续治疗。2014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进食梗阻,复查食管钡餐及胃镜活检考虑食管癌局部复发,给予再程放射治疗。2014年5月患者左手中指近节指骨进行性肿胀,伴有疼痛,肿胀部分直径约4 cm,局部皮肤发红,有破溃倾向。X线平片显示左手第3指节近节指骨骨质结构不连续,骨质吸收、破坏,邻近关节间隙存在,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考虑食管癌骨转移。建议手术切除,患方未采纳。  相似文献   
9.
副肿瘤性天疱疹(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是一种与肿瘤相伴发的累及黏膜、皮肤等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好发于中青年,亦可见于老年患者,后者多伴发恶性肿瘤。其特征为伴发肿瘤的多发黏膜糜烂及皮肤多形性损害。皮肤病变镜下可见表皮棘层松解、苔藓样皮炎或角质形成细胞坏死;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IgG、C3在表皮细胞间和(或)基底膜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提示血清内存在针对多种上皮的自身抗体;免疫沉淀可检测到与多种上皮蛋白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1990年Anhalt等[1]首先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疾病进行描述,认为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天疱疹样抗体而发病。自王爱平等[2]在1999年确诊了国内首例PNP患者以来,国内学者先后报道了数十例病例。本文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学特点、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思林  李婷婷  赵彩霞  蒲廷  胡欣 《西部医学》2017,29(12):1694-1697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腔内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 Cochrane 系统 Meta分析方法, 检索 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由 3 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 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 618 例局部晚期宫颈癌。Meta 分析显示:腔内热疗联合放化疗组(治疗组)与单纯放化疗组(对照组)比较, 白细胞减低、直肠反应、膀胱反应均较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反应及1年生存率比较,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腔内热疗联合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降低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