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海马c fos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日本大耳兔 ,随机分为 3组 ,即对照组 ,浅麻醉组 ,深麻醉组。浅麻醉组 ,深麻醉组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 (TCI)达到所需麻醉状态 30min后断头处死 ,0~ 4℃分离取脑 ,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各区c fos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海马CA1区 ,齿状回(DG)区c fosmRNA表达水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P <0 .0 5 )。海马CA3区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丙酚可能通过影响c fosmRNA的表达 ,从而影响随后反应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抑制中枢的作用且此作用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c-fos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每组各10只。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在麻醉状态下显著升高(P〈0.05),但麻醉深度的增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其灰度值。结论:异丙酚通过增加c-fos mRNA的表达,影响随后反应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抑制中枢的作用。异丙酚抑制中枢的作用部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术后硬膜外和静脉应用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A)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EA)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30例.两组芬太尼负荷量为0.001 mg/kg,PCA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0.5 mg 氟哌利多10 mg 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滴速2 ml/h,单次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24 h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EA组24 h用药量、按键次数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高于PCIA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均低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至优秀者均在83.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PCEA,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预防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合理剂量。方法 选择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S组(n=30,0.2 μg·kg-1 ·h-1 DEX),M组(n=30,0.5 μg·kg-1 ·h-1 DEX),L组(n=30,0.8 μg·kg-1 ·h-1 DEX),C组(n=30,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M组、L组麻醉诱导前使用0.3 μg/kg负荷量DEX泵注10 min,C组 则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泵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对S组、M组、L组分别静脉泵注DEX 0.2、0.5、0.8μg·kg-1 ·h-1至手术结束 前40 min,记录苏醒时间和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术前(D0)及术后1 d(D1)、3 d(D2)、7 d(D3)评估患者MMSE评分及检测Aβ、TNF-α、IL-1β和 IL-6 的血清浓度。结果 与DO比较,4组患者术后D1时间点的Aβ、TNF-α、IL-1β和 IL-6 血清水平明显升高(P<0.05);M组、L组Aβ血清水平D3时间点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C组、S组仍较高水平;M组、L组的TNF-α、IL-1β和IL-6 的血清水平在D2时间点恢复术前水平(P>0.05),而C组、S组D3时间点才恢复。与C组比较,M组、L组的POCD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但M组、L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L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最高(P<0.01),苏醒时间(Tw)也比其他3组长(P<0.05)。结论 围术期使用DEX0.3 μg/kg负荷剂量泵注10 min后,持续泵注0.5 μg·kg-1·h-1 DEX可控制Aβ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血清水平,有效预防老年脊柱手术患者POCD发生。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各种细胞因子在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各种细胞因子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ECMO治疗ARDS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MO是治疗ARDS的一种较先进的手段,随着技术及理论的逐步完善,已成为新生儿ARDS治疗的标准方 法,极大地提高了儿童及成年人ARDS治疗的成功率。作为一项临床新技术,在临床上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ECMO 本身的特点,ECMO的使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就ECMO治疗ARDS的进展综述如下,并对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不同脑区NO、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达到所需麻醉状态60分钟后断头处死.对照组行耳缘静脉注射空气造成空气栓塞后致死.三组0℃~4℃分离取脑,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小脑NO,cGM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小脑NO、cGMP水平随着异丙酚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脑皮层、海马NO、cGMP水平在麻醉状态下显著升高(P<0.05),但麻醉深度的增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NO、cGMP水平(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降低NO,cGMP水平,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和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从而发挥麻醉作用.异丙酚对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可能存在着脑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MSCT下血管造影对于冠脉观察的积极意义和检查前后配合的重要性。方法:我们自2001年11月2004年2月在MSCT下对冠脉采用高压注射器造影73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35岁。所用之螺旋CT为GE公司生产的LICHTSPEEP ULTRA,高压注射器为高玛医疗产品公司生产的CT9000,造影剂为欧乃派克。结果:在已做的73例中70例显影成功,获得良好的显影效果,对于研究冠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价值。结论:MS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性,能获得良好的心脏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有很大潜力。在这项技术中,注药速度、延时时间、扫描层厚、扫描速度是相关联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靶控输注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区NO/cGMP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异丙酚不同全麻深度下不同脑区 NO、c GMP水平的改变。方法 :日本大耳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各 10只 ,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 ,观察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大脑皮层、海马、小脑NO,c GMP含量。结果 :随着异丙酚麻醉深度的增加 ,异丙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脑内 NO/ c GMP信号转导通路。异丙酚同样抑制海马 ,皮层 NO/ c GMP信号转导通路 ,但 NO/ c GMP水平的改变并未随着麻醉深度的加深而进一步下降。结论 :异丙酚通过降低 NO,c GMP水平 ,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和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 ,从而发挥麻醉作用。异丙酚对 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可能存在着脑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