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联合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自2009年12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7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5例,改良组施行改良大骨瓣联合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对照组按标准大骨瓣开颅、硬脑膜一次性全切开,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改良组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大面积脑梗塞及弥漫性脑肿胀等并发症9例(25.7%,9/35),预后良好者23例(65.7%,23/3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9例(54.3%,19/35),预后良好者14例(40.0%,14/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联合软通道微创介入逐渐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良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反应停)联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17例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反应停400 mg/d口服6个月,环磷酰胺0.2 g/次,隔日静脉滴注1次(至血WBC<3.0×109/L时停药),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1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1个月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3~4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和起效时间、持续缓解及生存时间.结果 至疗程结束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轻微反应3例;总缓解率为70.6%,总反应率为88.2%.中位起效时间为3周,中位缓解时间为17个月,预期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不良反应较轻,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反应停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探讨外伤性颅后窝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认为外伤性颅后窝血肿应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上矢状窦损伤在颅脑损伤中发生率较少,因解剖方面的原因,人体受伤时顶部损伤的概率较小,并且顶骨在整个颅骨中最厚、硬,承受力较大,不易发生骨折。但如果上矢状窦损伤,由于窦壁坚韧不易回缩,出血凶猛,病情凶险,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我科从2000年8月~2008年1月共收治上矢状窦损伤5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脑积水是引起患者持续昏迷、高致残率、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颅脑创伤患者易发生外伤性脑积水,因急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征性,早期注意脑积水的发生,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可用于辨别影像学上动脉瘤样大脑中动脉(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的特征。 方法 收集3例影像学上表现为动脉瘤样的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同期20例MCA小动脉瘤(直径≤5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5例Pubmed文献数据库上影像学表现为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和MCA分叉部小动脉瘤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包括MCA分支数量、动脉瘤外观(圆锥状、柱状和囊状)、动脉瘤高(Ha)、动脉瘤宽(Wa)、动脉瘤颈宽(Wn)、动脉瘤水平分支最大宽度(Wb)、是否合并烟雾血管和动脉瘤比例参数(Ha/Wa>1、Wa/Wn≤1和Wa/Wb≤1)。 结果 t检验和Fisher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圆锥状(P=0.015)、囊状(P=0.011)、Wa/Wn≤1(P=0.011)、Wa/Wb≤1(P=0.022)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圆锥形状(P=0.046)和Wa/Wb≤1(P=0.031)为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相关的特征。 结论 诊断MCA分叉部动脉瘤时,若动脉瘤为圆锥状且宽小于相同水平分支最大宽度时,应考虑MCA闭塞的可能性。可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01~2010-01期间采用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方法治疗的51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脑积水手术患者中,术后症状明显改善37例,好转12例,无改善2例。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颅内感染1例,分流管脑室端脱出致分流不畅1例,头部皮下积液1例,分流不足1例,分流管排异1例。未发现分流管腹腔端阻塞。排异1例取出分流管,到上级医院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其余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分流管腹腔端阻塞少,创伤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把握手术指征,适时分流,并严格无菌操作及动作轻柔,减少术中副损伤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4岁。5年前发现头顶部有一指头大小肿块,无疼痛感。肿块逐渐长至拳头大,记忆力减退,时感双眼胀痛,于1986年8月23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头顶部呈半球形隆凸,突出物前后径15cm、左右径13cm,质硬,不活动,表面光滑,无红肿,按压时胀痛,叩诊无破壶音,局部无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无颅内压增高征象。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不增快。脑脊液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平片示颅顶骨质广泛增生,密集放射状骨针垂直于颅板(图1、2)。脑血管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6岁。15年前曾行胃大部切除。2年前又因“假性胰腺囊肿”行囊肿内、外引流术。4个月前因左上腹出现包块并向腹壁溃破,疼痛向腰背放射伴呕吐入院。经多项实验室检查及B超等拟诊为胰腺囊腺瘤再次手术。术中见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