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表达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能够被诸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应急以及细胞粘附等各种刺激因素激活.MAPK途径的基本组合包括MAPK、MAPK激酶(MKK)和MAPK激酶激酶(MKKK)三种保守的成分,由此建立一个连续的激活途径.哺乳动物的MAPK可以大致归纳为5类:ERK1/2(MAPKerk1/2)、P38(MAPKp3g)、JNK(MAPKjnk)、ERK3/4(MAPKerk3/4)和ERK5(MAPKerk5).MAPK家族在各种细胞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增殖、分化、发育、转化及凋亡等.文章讨论了哺乳动物MAPK的功能和调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APO2.7识别的一种线粒体膜蛋白质在凋亡和坏死的HL-6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依托泊甙(VP16)和热处理分别诱导HL-60细胞产生凋亡和坏死,用荧光显微镜检查、DNA片段化和PI摄取试验进行鉴定,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APO2.7的动态表达.结果凋亡细胞的APO2.7表达率在0、2、4、8、16、24h分别为(2.5±0.56)%、(4.4±0.61)%、(6.5±0.70)%、(6.2±0.17)%、(25.8±0.56)%和(15.7±0.26)%.而坏死细胞却分别是(4.5±0.72)%、(62.8±0.26)%、(87.8±0.41)%、(93.5±0.95)%、(94.8±0.53)%和(89.3±0.85)%.二者均在16h达到峰值.结论提示APO2.7可能不是凋亡测定的特定标志而是在细胞死亡(凋亡和坏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以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免疫综合征 ,本文测定患者血循环中血小板活化分子GMP 14 0、CD6 3的表达 ,血小板抗体及测定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数的改变 ,并探讨这些变化对ITP患者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ITP患者 4 6例 ,其中男 11例 ,女 35例 ,年龄 38~ 5 2 (平均 4 3) y。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正常对照组 2 0例 ,均系我院职工 ,无已知影响血小板活化的疾病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2~ 4 5 (平均38.4 ) y。所有的ITP患者…  相似文献   
5.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中药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甙、丁香酚和姜黄素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白念珠菌培养在含不同药物浓度的YEPD培养基中,培养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荧光强度和细胞体积大小。结果 4种抗真菌中药有效成分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处于S-G2-M期的细胞比率越低,亦即细胞分裂受抑制越明显。在含药物培养基中生长的真菌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弱,反映了细胞DNA片段的丢失,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减弱越明显,反映细胞体积大小、折光度和颗粒度的散点图向下和向左移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这种图形变化越明显。结论 中药单体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发挥抗真菌作用,流式细胞仪可用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6.
流式细胞术测定3种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胞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中药作用白念珠菌后其DNA合成周期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探讨抗真菌中药对白念珠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3种中药有效成分的不同浓度对白念珠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总趋势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处于S-G2-M期细胞的比率减少,亦即细胞分裂受到抑制。(2)经过药物处理后的真菌细胞的荧光强度有所改变,图形左移,反映了细胞DNA片段的丢失,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直方图形向左移动越明显。(3)反映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折光性和颗粒度的散点图也发生变化,图形向下和向左移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超明显。FCM可能成为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浓度5×106mol/L和105mol/L的5AzaCdR处理胃癌细胞株AGS、SGC7901、MKN28及MKN45。通过MTT、平板克隆实验观察处理前、后细胞的生长活性,RTPCR检测处理前、后抑癌基因RASSF1AmRNA表达的改变,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分析。结果:4株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之5AzaCdR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生长速度出现不同程度减慢;实验组AGS细胞较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32.4%、28.5%比57.0%,P<0.01);5AzaCdR处理后,3株无RASSF1AmRNA表达的细胞(AGS、MKN28和SGC7901)均检出基因重新表达;处理前后4株胃癌细胞无明显G1期、G2/M期改变,AGS细胞凋亡率由0.6%增至18.6%和20.2%,MKN28细胞亦出现凋亡率由1.85%增至3.85%和6.61%。结论:去甲基化剂5AzaCdR对胃癌细胞生长周期无显著影响,可能系通过诱导抑癌基因再表达或凋亡等途径,间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ns B3,CVB3)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病原体。CVB3在其感染过程中致细胞产生病变效应.直至死亡。CVB3感染也能引起细胞凋亡.但其病变机制尚不清楚。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是促分裂原活他蛋白激酶家族中一类.参与了细胞生长、转化,分化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520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后24h内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得到CT图像计分.分保守治疗组(312例)和手术组(208例)进行预后对照分析.结果: 按CT计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5分)占22.7%(118例),中型(5~10分)占35.6%(185例),重型(>10分)占41.7%(217例).中型手术组预后的重残死亡率(21.0%)远低于保守组(44.2%)(P<0.05);轻、重型无显著差异.结论: 颅脑损伤CT计分是较准确可靠的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原核基因工程克隆表达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胞外段,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从HeLa细胞中抽提总RNA,通过RT-PCR获得编码CAR胞外段的cDNA,与pQE31质粒连接,构建表达型重组质粒,测序证实后诱导表达,经Ni-NTA柱亲和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ELISA检测抗血清滴度。结果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纯化后得到滴度较高的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其分子量约为26 kd,具有特异的抗原性,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后产生的抗体,经ELISA检测抗体滴度>1:32 000。结论CAR胞外段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该受体在以腺病毒载体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及柯萨奇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