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一同经过桡骨下端外侧的骨纤维管,此处的狭窄性腱鞘炎最初为De Quervain氏所报告(1897年)。但两腱之间有时有中隔存在,而拇长展肌又常有副腱,手术时若忽略此事,未将腱鞘完全切开,此病即不能治愈。此问题自Bunnell提出后,继有多人作解剖及临床观察。国人解剖资料也有若干报告。作者等在调查手肌及前臂肌肉的同时,对此二肌腱亦作了记录,共积累150例,作为国人体质调查资料的补充。作者调查的150例全属成年,材料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2.
1.本文调查88例成年国人的二腹肌。 2.茎突舌骨肌多数经过二腹肌中间腱之后(深面),占69.7%,少数(30.3%)被中间腱穿过。这一结果与欧洲人不同,但与日本人近似。 3.二腹肌前腹变异很多。异常的舌端副肌和颌端副肌共见26例。占本文调查的52例中的50±6.93%。作者认为,这些变异可能是进化性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关于拇长屈肌及其副头的形态,过去Dykes和Anson以及Mangini皆有报告,后一作者并指出其临床意义。斜索虽属小结构,但据Martin报告其形态和连属也较复杂,关于国人的此二结构迄今仍无报导。因此,作者调查了成年上肢120例,其中成对的114,左侧61,右侧59,男性者86,女性者34,以提供这方面的资料。现将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100套国人骨骼肢体六根长骨的长度对称性。结果是:上肢三根长骨(肱、桡、尺骨)的平均长度,右侧均比左侧长。股骨左侧比右侧长,胫骨与此相反,腓骨长度两侧无明显差异。总之,上肢各骨的不对称性较下肢的为甚。  相似文献   
5.
采用锥刺涂墨法,观察22例足月死胎。结果表明:腹膜分裂线不仅存在,而且相对恒定。通常,壁腹膜分裂线主要呈横行环绕腹壁走行,但在腹下区却呈纵行或扇形走向。内脏分裂线较为复杂,有斜行,弧行或环行走向。某些脏器存在不同走向的分裂线混杂区。腹膜分裂线由腹膜下结缔组织中按张力方向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所形成。认为:张力方向和腹膜下血管的走向会影响分裂线的方向,而腹膜下肌纤维排列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分裂线的方向,但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人长骨滋养动脉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100套成年国人骨骼标本的上、下肢主要长骨,肱、桡、尺、股、胫、腓骨共1,200根。记录了滋养孔的数目、位置、高度,滋养管的方向、角度,以及个体的对称性。最后,复习讨论了滋养动脉管方向形成的三种学说。  相似文献   
7.
对于性腺动脉,国内外解剖学工作者都作过一些调查。国外的报道以Notkovich 的研究较为详尽,他调查性腺动脉的来源、数目及行径,并按其行程与肾蒂的位置关系分为三型。最近 Grine又提及第三型性腺动脉的性别差异及种族差异。国内万玉碧、陈顺佑及周家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国内外对动脉导管(索)的解剖位置,生后闭锁时间,闭锁机制等问题还在继续探索。国内有卓汉清描述了国人动脉导管(索)的位置,赵志远等对小儿动脉导管(索)作过调查与测量。国外近年来还有Ho Sy 等与 Oliverira 等的报告。在总结前人调查的基础上,为了丰富国人体  相似文献   
9.
关于旋前圆肌和正中神经的关系,曾见有Beaton及Anson的报告。在国内张玉学、孟宪玉已调查过280例。作为国人体质调查的补充资料,今再报告120例,并一并记录尺动脉在此部位和肌肉、神经的关系。所用材料全为成年,共计120例,其中成对的114例,不成对的6例;左、右侧各60例;男性86,女性34。所得结果如下: 一、旋前圆肌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0.
100例胎儿、婴儿和儿童按出生前、后及动脉导管通、闭的情况分为三组,以指数(比率)作指标,定量地分析主动脉始段在出生前后的变化。峡指数以及升主动脉对降主动脉的内径比率在出生前后的变化说明,随着动脉导管闭合过程,主动脉峡和升主动脉均出现生长加速,比率上升,内径增大;而肺动脉口对主动脉口的内径比率无明显变化,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