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对住院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年龄≥75岁的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①高龄组AMI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②高龄组症状不典型AMI占7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龄组无Q波型AMI占43.5%,多部位AMI占5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龄组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为63.9%,58.3%,41.7%,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⑤高龄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分别为75.9%、48%、17.6%、26.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AMI患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较中青年AMI更多表现为无Q波型心肌梗死和多部位心肌梗死,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感染等,病死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高龄AMI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如不及时诊治,48h内死亡率高达50%[1]。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判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指标也较少。文献[2]表明,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升高。笔者收集1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探讨DD对AAD诊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依据循证医学要求对相关医学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将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来,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生脉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7%(435/487)和为71.73%(322/455),生脉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1个疗程后,出现室性早搏等洋地黄过量表现观察组2例,对照组2例。出现头昏、乏力观察组2例,肝肾损害及皮疹均为发生。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但由于纳入研究具有较低的质量,因此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对住院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年龄≥75岁的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①高龄组AMI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②高龄组症状不典型AMI占7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龄组无Q波型AMI占43.5%,多部位AMI占5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龄组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为63.9%,58.3%,41.7%,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⑤高龄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分别为75.9%、48%、17.6%、26.8%,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AMI患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较中青年AMI更多表现为无Q波型心肌梗死和多部位心肌梗死,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脑血管意外、感染等,病死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高龄AMI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吉匡  陈坚 《当代医学》2008,(9):134-135
目的 多虑平和三联双歧杆菌合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双歧杆菌合用多虑平治疗组与谷维素对照组,治疗4周,通过对临床消化道症状的改善评定治疗效果,同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的改善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IBS病人消化道症状、精神心理量表评定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虑平合用三联双歧杆菌对改善IBS患者的肠道症状和肠外焦虑与抑郁症状有显著疗效,可作为治疗IBS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方法将37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A组,52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B组。心率震荡通过分析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的值,统计心率震荡的不同等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率震荡减弱,而合并糖尿病患者表现更加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震荡减弱表现更加明显,可能与糖尿病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多虑平和三联双歧杆菌合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双歧杆菌合用多虑平治疗组与谷维素对照组,治疗4周,通过对临床消化道症状的改善评定治疗效果,同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的改善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IBS病人消化道症状、精神心理量表评定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虑平合用三联双歧杆菌对改善IBS患者的肠道症状和肠外焦虑与抑郁症状有显著疗效,可作为治疗IBS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54例,按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同,分为A、B、C组,每组18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充分液体复苏,A组给予多巴胺1~15 μg&#8226;kg-1&#8226;min-1;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05~0.50 μg&#8226;kg-1&#8226;min-1;C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1~15 μg&#8226;kg-1&#8226;min-1. 比较用药后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变化. 结果B组和C组动脉血乳酸浓度低于A组,乳酸清除率高于A组 (P<0.01),24 h后平均动脉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在降低动脉血乳酸浓度、加快乳酸清除率、提高平均动脉压效果、改善组织缺血低氧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和BiPAP组。面罩吸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面罩吸氧,吸入氧流量为5~10L;BiPAP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通气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气分析[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很快稳定,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结论对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在充分使用药物治疗心源性肺水肿的基础上,合用BiPAP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陈吉匡 《海峡药学》2009,21(5):120-122
目的比较观察加替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92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加替沙星序贯疗法和输液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序贯疗法组与输液疗法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恢复指标(平均退热时间、平均咳嗽消失时间、平均罗音消失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细菌清除卒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序贯疗法是一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