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998年4月2001年4月间内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访结果。方法20例患者行内科治疗,20例患者行扩大期限切除术,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差进行评价。结果内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0%,外科组为80%,手术疗效与术前病程长短及Osscrman分型有关,与性别、年龄、胸腺病理类型无关。结论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并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53例周围型胞肺癌,随机分为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组(n=25)及传统标准肺癌根治术组(n=28),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管引流量.结果:两组比较,全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  相似文献   
3.
超声刀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35例前纵隔肿瘤患者,胸腺瘤24例(良性23例,恶性1例),畸胎瘤8例,心包囊肿2例,精原细胞瘤1例,采用电视胸腔镜下超声刀切除。结果 35例前纵隔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全部胸腔镜完成肿瘤切除33例,另外2例由于明显外侵及瘤体过大术中附加小切口辅助完成手术。全部患者通过6~24个月随访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超声刀在胸腔镜治疗前纵隔肿瘤时不仅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较传统开胸手术有明显优势外,且在烧割组织止血方面更安全、更彻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复杂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经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腔通气、根据患侧合适位置置入腔镜定位后经皮肤切开,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肋骨骨折端。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定位准确,损伤少。术后连枷胸、纵隔摆动消失,术后气胸、胸腔积液无发生,无凝固性血胸出现。经3个月到一年随访、术后一个月复查胸片,固定之肋骨无再移位,亦无1例因胸部疼痛来院复诊,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骨折全部骨性愈合,1年后半数以上病人参加正常工作。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处理合并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合并肩胛骨骨折,位于肩胛骨部位较高位置等的多根肋骨骨折,胸腔镜能准确定位,同时能处理肺裂伤、凝固性血胸,术中术后能保持胸腔的完整性,保证避免术中行肋骨骨折钢板固定术时损伤肋间血管不被术者发现的危险。同时胸腔镜定位准确,减少了经皮肤切口的盲目性,避免了直视开胸对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胸腔镜可获得与开胸手术相近的根治率、淋巴结清扫数量,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据统计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是10%~30%,而术前诊断胸腺瘤并无重症肌无力症状患者术后早期却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临床上较少见,总结近年来对我科胸腺瘤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VATS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TM)手术,并同期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清扫。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并作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未见差别,而VATS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VAMT组(P0.05)。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与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8.
肺癌胸腔镜根治术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癌胸腔镜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通过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36例,并分析其疗效。结果36例患者顺利行肺叶或全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并痊愈出院。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出血输血少、开胸关胸时间短、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老年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中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6例继发孔型房缺患者,年龄40~68岁,肺动脉平均压52.5~105.5mmHg,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2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狭窄1例.均行房缺修补术及合并症的矫治。结果26例患者痊愈出院,心功能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积极的围术期处理、合并症的同期手术处理是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良性疾病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原因,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率,研究防止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6年5月间胸部良性疾病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574例,其中16例术后因各种原因行非计划二次手术,总结胸部良性疾病外科治疗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原因,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行非计划二次手术,无死亡病例,二次手术手术时间为30~215(135.6±47.4)min。术中出血量50~650(313.6±93.1)mL。术后住院时间7~30(15.7±6.8)d。二次手术原因包括术后出血(10例)、术后肺持续漏气(4例)、切口感染(2例)。单因素分析首次手术疾病分类,首次手术时间,首次手术方式与胸部良性疾病非计划二次手术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手术疾病分类,首次手术时间,首次手术方式是胸部良性疾病非计划二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胸部良性疾病的不同疾病类别来估计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特别是胸部炎症性病变,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并发症的早期积极处理,能降低胸部良性疾病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