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作为治疗组,给予洛赛克40 mg,每天2次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给予雷尼替丁0.1 g,每天2次静脉注射.入院后常规置胃管每天测胃液潜血和pH值.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3例,出血率5.5%,对照组6例,出血率15%(P<0.05);胃液pH测定治疗组pH值≥6,对照组pH值<2(P<0.05).结论早期足量应用胃酸抑制剂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CAA)脑出血患者血清自身抗Aβ抗体水平及亲和力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11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CAA脑出血患者和正常老年对照组各20例,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抗Aβ抗体水平及亲和力;分别采用方体定向钻颅置软管血肿排空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保守治疗CAA脑出血患者26例。结果 CAA脑出血组血清抗Aβ抗体水平及亲和力均低于正常;26例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14例患者痊愈,10例遗留不同程度偏瘫失语,2例死亡。结论自身抗Aβ抗体异常可能在CAA脑出血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AA脑出血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三种治疗方案各有其相对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陈凡帆  陈垒 《癌症进展》2021,19(11):1086-1088,1160
多学科诊疗(MDT)在很多肿瘤性疾病中是关键的诊治环节,其意义在于既消除肿瘤治疗的差异性,制订程式化肿瘤治疗方案,又兼顾肿瘤性疾病诊疗过程的个体性,整合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集体讨论,还能减少分次求诊的分歧,实现最佳序贯治疗.然而,常规开展MDT需要人力、时间等的大量投入,并且并非每个病例的MDT都有有意义的改变.因此在MDT开展之初,有一些研究表明MDT的效率并不高,对诊疗有意义的改变有限.随着MDT的广泛开展和新的诊疗方式出现,后续关于MDT效率的研究表明,MDT在疾病的病理诊断、指南依从性、新辅助治疗参与度等方面有较好的意义.目前而言,关于MDT效率的回顾和汇总较少.本文从评估模式、评估指标、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对MDT的肿瘤诊治效率作一综述,为更好地理解MDT的意义,高效地开展MDT提供相应依据,使更多患者和医务工作者能从MDT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狗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7只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注血组和EPO治疗组,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后1 h(0 d)、3 d、7 d 和14 d采集脑脊液及血浆标本,测定其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单纯注血组第3天开始ET—1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持续到第7天后逐渐下降,在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EPO治疗组在3 d、7 d血浆和脑脊液中ET-1含量稍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单纯注血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单纯注血组血浆和脑脊液NO浓度显著性下降(P<0.01)。EPO治疗组各时间点NO 检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EPO 能够显著改善脑血管痉挛发生时ET-1和NO的变化,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治疗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分别于脑出血后2d、3d、7d和14d抽血检测VEGF。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液VEGF水平高于正常,灯盏花素治疗组于出血后第3天和第7天时VEGF水平低于正常治疗组。结论灯盏花素可降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VEGF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经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术后脑积水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体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时的评价作用。方法 采用两次注血法建立狗SAH模型,实验分为注射生理盐水组和注血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3、7、14d分别进行^1H-MRS检查扫描,记录胆碱(Cho)、N-乙酰基天冬氨酸(NAA)和肌酸(Cr)的变化。^1H-MRS扫描后即刻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测定基底动脉血管痉挛发生情况,与^1H-MRS扫描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在第3天基底动脉血管发生明显痉挛。到第7天各段血管痉挛最为显著,第14天血管痉挛明显改善;^1H-MRS的检测指标显示注血组各项指标在第3、7天变化较大,其中NAA在第3天下降到低谷,之后逐渐回升,至第14天接近正常水平;Cho在第3天稍有下降,然后上升,至第7天上升至高峰,尔后下降;而Cr则一直表现为上升趋势,但第7天后上升趋势明显放缓,与第14天相对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H-MRS功能检测结果与脑血管造影结果具有一定的吻合性。结论 ^1H-MRS可用来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时病程进展,是一种较好的功能影像学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帆  谢伟  全伟 《广州医药》2006,37(5):22-2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中使用脑室镜观察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血管、神经的关系及血管的走行等,发现并确认责任血管避免遗漏,放置垫片后观察是否确实可靠.结果 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随访3~1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在微血管减压术中辅助使用神经内镜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MDT)在神经肿瘤中的诊治效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疑难神经肿瘤MDT门诊就诊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MDT诊疗前由专科诊疗小组讨论制订可能的诊治方案,并与MDT后的诊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诊断和治疗上的改变情况。这些诊断和治疗指标的改变根据文献报道标准进一步分为主要改变和次要改变两类。分析MDT前后诊断和治疗指标的改变种类和改变比例。 结果诊断方面,MDT前后未发生改变的患者33例(67.3%),发生改变的16例(32.7%),其中符合主要改变的7例(14.3%),符合次要改变的9例(18.3%)。治疗方面,MDT前后未发生改变的26例(53.1%),发生改变的23例(46.9%),其中符合主要改变的15例(30.6%),符合次要改变的8例(16.3%)。不同神经肿瘤类型对MDT前后诊断和治疗的改变率、改变程度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肿瘤患者MDT前后治疗指标发生改变的比例较初发者高,且主要改变比次要改变占比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复发胶质瘤患者MDT前后治疗发生改变比例较初发胶质瘤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肿瘤类型的MDT效率无差别,但复发肿瘤MDT前后修正效率差异明显。复发性的神经肿瘤疾病由于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更需要MDT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于小鼠血管内穿刺模型中的Sugawara出血量评分与Garcia神经功能评分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 颈动脉穿刺法制作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造模后24 h应用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然后处死小鼠,应用Sugawara出血量评分法对小鼠SAH出血情况进行评分.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出血量评分与神经功能评分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21只小鼠造模后存活14只,两项评分结果提示,出血量越多,神经功能越差,二者呈负相关(r=-0.841,P=0.000). 结论 神经功能评分法可初步替代影像学检查用来评价小鼠颈动脉穿刺模型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