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剂量吗啡(Mor)超前镇痛联合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96例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P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Bup)和MP组(吗啡+左旋布比卡因,Mor+L-Bup),各48例,行L2、3或L3、4腰硬联合穿刺术。P组鞘内注射L-Bup 10 mg,MP组则为L-Bup 10 mg+Mor 0.5mg。两组均于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术后30 min行PCEA。结果:吗啡、左旋布比卡因联合使用组,其镇痛满意率和PCEA药量使用时间均大于单纯左旋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小剂量Mor超前镇痛联合术后PCEA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侧连续腰麻(UCSA)用于高龄老年冠心病人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老年冠心病人60例,随机分成UCSA组(I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Ⅱ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选择L2~3为穿刺点.I组患肢在上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插入Spinocath导管,注入0.375%左布比卡因轻比重液1 ml.Ⅱ组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1.5%利多卡因试探剂量3 ml.然后追加注入0.5%左布比卡因8 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平面扩散范围、运动神阻滞程度,监测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MAP、HR、sp02变化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Ⅱ组比较,I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改良Bromage评分升高(P<0.05);术中心肌缺血、复杂性室早、低血压及心率缓慢发生率降低(P<0.05);与T0比较,I组MAP、HR、Sp02在麻醉后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MAP在T4~7、HR在T4~5、Sp02在T5~6降低(P<0.05).结论:UCSA起效快,阻滞完善,循环功能较平稳,是高龄老年冠心病人股骨头置换术的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七氟醚麻醉对大鼠脑ATP酶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不同时期大鼠各脑区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以了解脑ATP酶活性变化在七氟醚麻醉效应中的地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和清醒期组。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a~ 、K~ -ATP酶活性在诱导期分别降低21.9%、10.5%、19.3%(P<0.05),麻醉期分别降低37.2%、33.5%、38.9%(P均<0.01),恢复期又开始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或P<0.01),而清醒期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大脑皮质、脑干、海马Ca~(2 )-ATP酶活性在诱导期分别降低34.3%、44.3%、25.5%(P<0.05 or P<0.01),麻醉期分别降低39.6%、60.4%、57.6%(P均<0.01),恢复期开始回升,清醒期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对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的抑制程度与麻醉时相相对应,ATP酶活性与麻醉深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上述脑区ATP酶可能是七氟醚的作用靶点,与七氟醚的麻醉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续腰麻(CSA)对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病人40例,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CS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对照组),每组20例.CSA组常规行连续腰麻穿刺置管,给予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和10%葡萄糖注射液1:1体积混合)0.5~1.0 ml,CEA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和追加0.7596罗哌卡因8~10ml,两组病人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分别于手术前一天早上(T0)、手术当日麻醉前(T1)、麻醉后1 h(T2)、术毕(T3)、术后24 h(T4)及术后48h(T5)各时间点检测血压(BP)、心率(HR),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并采静脉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BS).结果 T0及T1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COP和BS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A组MAP、HK及KPP在T1时显著升高(与T0时比较,P<0.01),而在T2时即恢复至T0水平,并持续至T5(与T0比较,P>0.05);上述各指标在麻醉后各时点(T2~T5)与T1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COR在T1时显著升高(与T0比较,P<0.01),麻醉后(T2~T5)降低(与T0比较,P>0.05),麻醉后各时点(T2T5)与T1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0.01);BS在T1时升高,与T0比较P<0.05,麻醉后降低,各时点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T2至T5其降低则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上述CSA各指标围术期的变化与CEA组相似,而且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SA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能减轻病人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30例,单次静脉给予异丙酚1.0mg.kg-1,使其入睡。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5mg.kg-1,REM1μg.kg-1,诱导完成3min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给予异丙酚9.0mg.kg-1.h-1,REM0.1μg.kg-1.min-1持续输注。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HR及BP)及呼吸功能(SpO2及RR)的变化,记录麻醉期间并发症和用药情况,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清醒的时间。结果:全组30例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手术时间(64±24)min,术毕停用REM后患儿清醒时间(10±5)min。整个麻醉期间HR、BP、SpO2及RR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满足儿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但应密切注意呼吸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硬膜外麻醉下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及其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 0例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患者按切皮时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哌替啶加氟哌利多组(D组 2 5例 )和异丙酚组 (P组 2 5例 )。测定入室后、切皮前和术毕血浆胃动素并观察麻醉中牵拉反应发生程度及发生率。结果 P组牵拉反应明显低于D组 (P <0 0 5 ) ;P组血浆胃动素在用药后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来防治硬膜外麻醉下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21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麻醉科近 5 a来在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下施行剖宫产手术 2 14 3例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 3岁 ,ASA ~ 级 ,其中择期 872例 ,急诊手术 12 71例。术前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73例 (术前子痫的孕妇因不施行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不包括在本组之内 ) ,前置胎置 76例 (胎置早剥大失血的孕妇不包括在内 )。1.2 方法 孕妇入手术室后常规吸 O2 、监测 ECG、BP、Sp O2 ,建立静脉通道 ,然后施行麻醉穿刺 ,麻醉穿刺包选用 B- D公司Durasafe TM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选择 L3~ 4 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氟醚吸入麻醉期间大鼠各脑区Ca2 泵即Ca2 -ATP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结合行为学改变 ,探讨异氟醚麻醉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等分为 5组 :对照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和清醒期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大脑皮质、脑干、海马Ca2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Ca2 -ATP酶活性在诱导期分别降低 33 7% (P <0 0 1)、4 0 % (P >0 0 5 )、18 1% (P <0 0 5 ) ;麻醉期降至最低 (P <0 0 1) ,各脑区分别降低 38 6 %、4 3 2 %、36 5 % ;恢复期又开始回升 ,分别低于对照组水平2 3 7% (P <0 0 5 )、11 1% (P >0 0 5 )、2 3 5 % (P <0 0 1) ;清醒期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P >0 0 5 )。大鼠各脑区Ca2 -ATP酶活性改变与麻醉深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与行为学变化相平行。结论 异氟醚可明显抑制大鼠大脑皮质、脑干、海马Ca2 -ATP酶活性而发挥麻醉效应 ,麻醉深度与酶活性抑制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4 2例 ,ASAⅠ~Ⅲ级 ,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 (CSA组 )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 (CEA组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观察麻醉前后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 ,比较两组麻醉后循环波动情况 ,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SA组感觉运动阻滞完善 ,术中无需辅助用药 ;其麻醉平面低于CEA组 (P <0 0 5 ) ,运动神经阻滞明显优于CEA组 (改良Bromage评分 ,P <0 0 1) ;CEA组有 5例 (2 3 8% )患者术中麻醉效果不满意 ,需用静脉辅助药 ,与CSA组比较 ,P =0 0 5 7。CSA组麻醉后 3min开始出现血压下降 ,CEA组麻醉后 15min开始出现血压下降 ,但CEA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CSA组 (P<0 0 1) ,且CEA组有 11例 (5 2 4 % )术中出现低血压 ,需用麻黄碱处理 ,而CSA组仅 1例 (4 8% )术中出现低血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SA组术中并发症低于CEA组 (P <0 0 5 )。结论 CSA较CEA麻醉起效快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完善 ,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曲马多合并氟哌利多致抽搐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病例报告女 ,2 0岁 ,孕 39 4 周 ,因胎膜早破 ,胎儿宫内窘迫急诊行剖宫产术。术前用药 Atropine0 .5mg、Luminal0 .1 g肌注。患者一般情况好 ,无妊高征病史 ,入室时测血压、心率、Sp O2 均正常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于腰 3~ 4间隙穿刺 ,成功后 ,自腰麻针给予0 .5%布比卡因 2 .5ml(1 2 .5mg) ,硬外置管后转平卧位 ,监测血压、心率、Sp O2 均波动于正常范围 ,麻醉平面固定于 T6以下 ,术中取出一男活婴 ,Apgar评分 3分 ,立即吸痰给氧 ,5min时评 1 0分。胎儿取出后 ,静脉给予曲马多 1 0 mg、氟哌利多 5mg强化 ,用药约 5min后 ,患者突然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