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TEN基因是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具有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本文阐述了其在口腔肿瘤的组织分化、转移、预后及其抑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82例中10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吸烟等因素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与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有关,而与吸烟无关。结论肥胖、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皮岛设计低于第7肋等因素是胸大肌肌皮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改良舌鳞癌联合根治术的操作要点、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在研究舌外肌、舌下腺及下颌骨的特点,以及颌周淋巴引流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临床39例T3-T4舌鳞癌病例,行改良联合根治术,保留下颌骨及牙槽突的完整性。结果:39例均保存下颌骨及牙槽突的完整性,其中直接拉拢缝合9例,30例采用组织瓣修复舌及口底缺损,所有病例均保存良好的咬合功能;术后1年原发灶复发1例,3年原发灶复发9例,淋巴及远处转移5例;3年生存率为(61.72±5.44)%。结论:对于未侵犯下颌骨内侧黏膜的舌鳞癌病例,改良的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联合根治术能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而不影响对原发灶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唾液用于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口腔癌(OCC)发生部位的特点,唾液中白细胞介素(IL)可作为OCC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与O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唾液中IL的检测方法及其与OCC发生、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建立,大型综合医院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功能定位日益凸显,来诊的口腔癌患者常伴有全身情况复杂的系统性疾病,传统的单一诊疗模式难以达到医疗需求。为此,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癌患者的MDT,组织专家制订了本专家共识,对诊疗流程、常见系统性疾病的诊治等给出了规范化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未做治疗、初诊为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各个年龄阶段患儿的语音自愈情况。方法按年龄将247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分成5组,1年后复诊时对患儿语音情况再次评估,统计分析患儿语音发育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247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中有83例(33.6%)自愈,其各年龄组比例如下:3~4岁(含3岁)组62.5%,4~5岁(含4岁)组28.7%,5~6岁(含5岁)组30.4%,6~7岁(含6岁)组40%,7岁以上(含7岁)组22.2%。各组之间差异总体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 P=0.014),其中3~4岁组自愈率与4~5岁组(χ2=9.3,P=0.002)、5~6岁组(χ2=7.7,P=0.005)及7岁以上组(χ2=8.5,P=0.004)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组间差异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不同年龄组自愈情况存在差异,其中3~4岁组构音障碍患儿自愈能力最强,建议可延长观察时间;7岁以上组自愈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7.
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是发生于婴儿的一种少见肿瘤,临床易误诊.笔者接诊婴儿上颌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1例,局部完整切除肿瘤后随访6个月,未见转移和复发.本文结合文献探讨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病理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由含棕黑色色素的上皮样瘤细胞和呈巢片状分布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组成,临床表现为蓝黑色肿物,应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确诊,治疗选择局部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8.
李祖兵教授等所写的"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循证治疗:附3例报道"一文,采用循证医学方法,针对3例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提出临床问题,检索收集并评价相关证据,制订治疗方案,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文所体现的循证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确定术式和评估预后的方法,以提高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方法利用自动弹射活检装置在超声引导下对37例舌鳞癌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以颈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结探查术后对淋巴结检查的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与临床触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为94.59%,较临床触诊的59.46%高,假阴性率低,无假阳性,两种方法对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可以提高舌鳞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舌鳞癌术前可常规用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对可疑转移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以确定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0.
干眼颌下腺移植术后泪液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治疗严重干眼术后分泌的泪液蛋白成分及其与正常泪液的异同。方法收集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成功后的8例患者的泪液,测定其总蛋白含量及淀粉酶、表皮生长因子(EGF)、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等主要蛋白成分的含量,同时通过不连续的SDS-PAGE蛋白电泳观察其形成的蛋白电泳条带,并与正常人的泪液对比。结果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后分泌的泪液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泪液(P<0.05),SIgA含量接近正常泪液(P>0.05),EGF含量高于正常泪液(P<0.05),而其所含的淀粉酶浓度则远高于正常泪液(P<0.05)。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颌下腺移植术后分泌的泪液与正常泪液具有相似的电泳条带及相近的蛋白成分。结论自体颌下腺游离移植术后分泌的泪液具有与正常泪液相近的蛋白成分,但其总蛋白含量较低,淀粉酶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