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用玻璃微电极引导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单位放电。发现:电刺激弓状核(ARC)后,在所观察的64个PAG单位中,表现为抑制的有37个单位,其余单位分别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兴奋和无变化。结果表明,大鼠ARC对PAG单位活动的调制作用以抑制米。  相似文献   
2.
实验在34只乌拉坦、氯醛糖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大鼠上进行。主要观察了强电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所引起的加压反应及对杏仁核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强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加压反应,杏仁核单位放电多数增加,部份减少。放电频率变化可持续5min以上,以第一分钟最显著。表明迷走-加压反射可影响杏仁核单位放电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一个关于诊断胎膜早期破裂的新方法,胎膜早期破裂的问题,奋力研究已久。其所以重要,乃因为妊娠中并发早期破膜时常足以增加母体的发病率及胎儿的死亡率。1929年休尔采(MargaretSchulze)氏曾报告,在600个病例中有10%病人从自然破膜更分娩开始,其间有24小时以上的隐伏期。她发现,由于感染之故,胎儿的死亡率有明显的增加;母体的死亡率虽没有增加,但母体的发病率约增加20%。莫顿(Morton)氏及其同事们也作了同样的观察,并指出假若破膜发生在妊娠36周以前,则其隐伏期尚不止24小时。最近,考尔金斯(Caikins)氏温习了连续7000  相似文献   
4.
观察从静脉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提高血浆和脑脊液内 ACTH 水平对清醒家兔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在记录完整的22只海马神经元中,被激活(即自发放电频率增加)的占54.54%,被抑制的占22.73%,无变化的占22.73%。由此可见,血浆和脑脊液中 ACTH 水平的提高可激发海马神经元的自发活动。  相似文献   
5.
吗啡与内源性类吗啡物质的中枢作用机制尚末完全阐明。近年来有人(Longo1962,Bradley 1968,Navarro 1971)观察对脑电(E E G)皮层诱发电位(Ruben,1979 Heranndez.1981)以及脑不同部位细胞放电的影响。过去我们的工作也曾观察过吗啡对刺激猫牙髓所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但用粗电极或一般脑电的记录方法,很难找出有特殊意义的变化。用微电泳的方法观察吗啡与内源性类吗啡物质对脑细胞放电的影响近来报导颇多(见North 1979的综述)。用微电泳,所给药物直接作用于所记录的细胞,实验结果便于分析,但作用较为局限,也不可能同时观察动物的行  相似文献   
6.
给用乌拉坦麻醉的大鼠杏仁核内分别注射P物质(SP)0.5μg、2μg、4μg,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对心率无明显影响。4μg SP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先静脉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部份对抗SP的上述作用。提示SP在杏仁核内可能有降压作用,该作用与脑内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电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C)引起动脉血压明显下降。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微量注射纳洛酮(NAL)则可衰减ARC的降压效应,NAL注射到PAG周围区无上述作用。结果提示,ARC降压效应与内啡肽释放有关,PAG为其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切断大鼠双侧迷走神经或横断脊髓C1水平以阻断迷走神经传出冲击或脊髓交感活动,初步探讨自神经系统在正丘脑弓状核降压效应中的作用。实验发现,切断双侧瞳神经对弓状核降压效应无明显影响;C1水平横断脊髓后,弓状核降效应即被取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