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后 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 ,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 9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脐带因素、早产及胎盘功能不全等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1 临床资料我院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间共分娩 136 8例 ,发生新生儿窒息 91例。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依据出生后 1minApgar评分 ,轻度窒息 4~ 7分 ,重度窒息 0~ 3分[1] 。新生儿窒息原因可由单一病因引起 ,但常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本文以最主要的一项为代表因素统…  相似文献   
2.
冯娟娟  阴红  李博林  卓丽英 《妇幼护理》2022,2(12):2698-2700
目的 探讨爱力减痛分娩法联合危机式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分娩体验及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来院住院并经阴道分娩的 82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 例)和实验组(41 例)。对照组实 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爱力减痛分娩法联合危机式管理护理模式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体验 和分娩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自身能力和分娩体验总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 低(P<0.05)。结论 对产妇应用爱力减痛分娩法联合危机式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的分娩体验,改善产妇分娩 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孕激素治疗手术后复发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自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服用妇康片2.5~5mg,1次/日,每月连续服药21天,3个月为1疗程.结果:本组无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60.46%,显效22.09%,好转13.95%,无效3.49%,总有效率96.51%.结论:孕激素联合中药治疗手术后复发性卵巢囊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患者易于接受,免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将特殊的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在严密监护下球囊加压膨胀,使狭窄部位扩张,血流增加的心导管治疗技术.现在PTCA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由于导管、仪器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功率逐渐增加,严重并发症减少,现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1]99年5月至8月北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导管室共做了68例PTCA,而且每位病人均顺利完成操作,安全返回监护病房.现将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龄经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大于35岁的经产妇,筛选后分为阴道分娩组和中转剖宫产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再利用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1028例患者,阴道分娩组842例,中转剖宫产组186列。中转剖宫产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产前体质量均大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39.3±2.5岁vs 37.1±2.1岁;22.6±1.5 kg/m~2 vs 21.9±1.6 kg/m~2;68.6±9.6 kg vs 65.8±8.1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是否镇痛和羊水分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镇痛、羊水分度、孕前BMI、产前体质量)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前BMI、羊水分度是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年龄、孕前BMI、羊水分度代入R语言建立列线图,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60(95%CI 0.718~0.803),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126,说明该列线图模型拟合度优度良好。结论:联合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高龄经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好,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医生在高龄经产妇分娩时提供参考,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青春期和育龄期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 选择80例PCOS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PCOS患者52例(BMI≥25 kg/m2),非肥胖PCOS患者28例(BMI< 25 kg/m2);按年龄分为青春期PCOS患者36例(年龄14~ 19岁),育龄期PCOS患者44例(年龄20 ~ 32岁).所有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脂检测.结果 (1)与非肥胖PCOS组相比,肥胖PCOS组空腹胰岛素(INS0h)[(28.77±12.88)比(17.03 ±10.64,P<0.01]、HOMA-IR[(7.79 ±4.67)比(4.03±2.42,P<0.0l]升高,空腹血糖(BG0h,mmol/L)[(5.92±1.57)比(5.33±0.46),P<0.05]、AUCG[(24.16 ±8.76)比(20.70 ±3.54),P<0.05)]升高,IGT程度更重,血脂[TC(4.60±0.91)比(3.73±1.01) mmol/L,P<0.01;TG(1.73 ±0.90)比(1.14 ±0.63)mmol/L,P <0.01;LDL (2.76±0.71)比(2.19±0.60) mmol/L,P<0.01;ApoB (0.96 ±0.26)比(0.83±0.20) g/L,P<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青春期PCOS组相比,育龄期PCOS组AUCG[(25.43 ±8.95)比(19.92 ±3.49),P<0.01]及血脂[TC (4.65 ±1.04)比(3.86±0.84) mmol/L,P<0.01;TG(1.72±1.00)比(1.28±0.57) mmol/L,P<0.05; LDL (2.79±0.80)比(2.28 ±0.51)mmol/L,P <0.01;ApoB (1.00±0.27)比(0.81±0.17) g/L,P<0.01]更高,IGT程度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春期和育龄期PCO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其中肥胖患者,尤其是育龄期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对青春期,尤其是肥胖的PCOS患者应及早筛查和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PCOS患者并发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56例PCOS患者,按年龄分为育龄期(年龄22~30岁)患者30例,青春期(年龄15~18岁)患者26例。按体重指数分为非肥胖(体重指数〈25 kg/m2)患者20例,肥胖(体重指数≥25 kg/m2)患者36例。选择同期健康妇女共32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及PCOS患者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PCO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OS患者组间比较,肥胖组较非肥胖组转氨酶升高,脂肪肝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期组较青春期组转氨酶升高,脂肪肝发生率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OS患者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肝功能异常可能较脂肪肝的发生更早,应提高意识,早期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一酸睾酮与宫瘤清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4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4例月经间期口服十一酸睾酮40 mg,每日1次;宫瘤清每日3次,每次3粒,经期停用。对照组62例月经间期口服宫瘤清每日3次,每次3粒。2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治疗前后行阴道B超监测子宫体积、肌瘤大小、内膜厚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性激素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子宫内膜萎缩,雌二醇、孕酮降低,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素上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十一酸睾酮联合宫瘤清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妇科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月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65例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子宫肌瘤24例,子宫纵隔合并子宫肌瘤8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输卵管积水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合并宫腔粘连22例,均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一次完成,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妇科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能保留正常盆腔脏器,显著改善术后月经状况及受孕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加中药理中汤治疗宫外孕的效果及适应征方法,对40例患用米非司酮50mg口服一日二次,3天为一个疗程,复查β-HCG若下降不明显再加一个疗程,若β-HCG值下降50%或以上停服米非司酮加中药理中汤,定期复查β-HCG及B超直至β-HCG降至正常,包块完全消失。结果:40例患中有37例获得成功,治愈率达87.5%。结论:米非司酮对杀死滋养细胞疗效确定,而理中汤对促进盆腔包块的吸收疗效确切尤其对瘀血型包块消失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