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儿麻醉手术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情况.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确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并发症.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疝囊高位结扎术后苏醒期患儿5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统计2010年1月-2010年4月76例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病人,分别记录他们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1例,高血压7例,躁动6例,低体温4例,苏醒延迟2例.认为给予早期观察与护理,可避免病人在PACU期间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温度干预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温毯、输入加温液体、DAR人工鼻气道加温湿化等综合性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患者麻醉前的体温,入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体温,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血压异常、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入PACU的体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72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监测病人处置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处置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O.05)。两组处置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放置口咽通气道后病人的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结论舌后坠病人放置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能较好解决舌后坠,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洪黎霞  闵立霞 《全科护理》2011,(17):1549-155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气囊放气的方法。[方法]将6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气囊按1次放气,实验组分3次放气,在放气的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呛咳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放气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呛咳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放气能减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拔管放气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呛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麻醉苏醒室(PACU)护士必须熟悉患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平稳过渡到清醒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PACU共收治全麻术后患儿137例,全部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7.
闵立霞  洪黎霞 《全科护理》2011,(17):1552-1553
统计2010年1月—2010年4月76例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病人,分别记录他们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1例,高血压7例,躁动6例,低体温4例,苏醒延迟2例。认为给予早期观察与护理,可避免病人在PACU期间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患者一般在术后60~90分钟即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1].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否及时清醒是临床上判断医护质量的标志之一,也是患者能否顺利康复的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对18例麻醉苏醒延迟的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及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熟悉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机制、对患者的危害、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进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气囊放气的方法.[方法]将6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气囊按1次放气,实验组分3次放气,在放气的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呛咳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放气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呛咳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放气能减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拔管放气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呛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