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Stargardt病(Stargardts disease,STGD)的眼底表现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27例54眼STGD患者进行视力、眼底及FFA检查.结果STGD患者的视力在0.02~0.10者46眼,占85.2%.眼底检查黄斑部均有横径为1.5~3.0 PD大小、呈青灰色并有金箔样反光的横椭圆形萎缩灶,其中15例30眼伴有眼底黄色斑点,占55.6%.FFA检查黄斑部病变为透见荧光,其中8例16眼呈"牛眼"状;22例44眼呈暗脉络膜背景,占81.5%.结论FFA检查在STGD的诊断中极为重要,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FFA表现.  相似文献   
2.
培养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的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力是眼科住院医师培训课程设置的新热点。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计以住院医师为核心的分级“讲者”培训课程,以培养各级住院医师的主动学习、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并根据第一阶段住院医师所处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培训任务,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平台提供展示机会,使其成长为不同级别的讲者。通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讲者”分级培训,进一步强化培养住院医师的核心胜任力,使其从思维模式上被培养成主动学习者,从教学能力上被培养成为带教学员或讲师,并更能胜任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3.
TGF-β1在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鸡的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模型,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TGF -β1及其mRNA在FDM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 β1在FDM中的作用。 方法 取当日出生的来亨鸡 40只,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对照。实验中测量双眼的屈光度与轴长,RT -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TGF β1的活性。 结果 形觉剥夺可以导致眼球轴性延长,近视屈光度增加。去遮盖后双眼轴长差异减小,近视度下降。形觉剥夺降低视网膜TGF- β1和TGF -β1mRNA的表达,去遮盖后逐渐恢复。 结论 视网膜TGF- β1的变化可能与FDM的形成有关,TGF- β1可能参与眼球生长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早期Coat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患者经眼科临床检查诊断为Coats病,采用氩激光治疗,用蓝绿混合光或纯绿光,功率120~300mw,直径100~500μm,时间0.1~0.3 s,每只眼光凝2~6次,随访3~15个月.结果6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只眼视力维持原状,1只眼视力下降;6只眼黄白色渗出完全吸收,3只眼部分吸收;7只眼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微动脉瘤完全消失,2只眼部分消失.结论氩激光治疗早期Coats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差异,探讨青少年屈光不正验光配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方法:选取334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包括212例近视和122例远视),进行扩瞳后电脑验光并试镜,恢复自然瞳孔后再试镜确定配镜处方。回顾性分析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和配镜处方之间的差异。

结果: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之间,总体数据中球镜和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均大于配镜处方,且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柱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提示,无论屈光性质,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一致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而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Bland-Altman分析提示,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一致性较差,柱镜则存在较好一致性。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

结论: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结果均不能作为配镜处方。扩瞳后电脑验光与扩瞳后试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的临床一致性。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轴向不具有一致性,二者与配镜处方的一致性也较差。所以复光试镜时要加强对轴向的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6.
TGFβ1、iNOS在鸡FDM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动物模型,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TGF-β1和iNOS及其mRNA在FDM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出生一天的来亨鸡随机遮盖一眼,另眼作为对照。实验中分别行视网膜检影检测双眼屈光度,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NO酶法试剂盒测定NO的含量;免疫组化分析TGF-β1和iNOS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1和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形觉剥夺使眼轴增长,近视屈光度增加,去遮盖后双眼轴长差异减小,近视度下降。形觉剥夺导致NO含量减少、TGF-β1和iNOS的免疫活性降低,TGF—β1和iNOS mRNA的表达下调;去遮盖后NO含量、TGF-β1和iNOS的免疫活性及TGF—β1mRNA的表达恢复正常。在去遮盖后1周,iNOS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TGF-β1和iNOS可能参与调控FDM的形成,TGF-β1和iNOS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也可能受其它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之一 ,常导致患者严重的视功能障碍 ,其患病率高达 2 %~ 4 % ,而屈光参差是导致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认识和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实为必要。本文将我科随访 2~ 6年、记录完整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 2 17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与分组本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共 2 17例 ,均为1992年元月以来我院弱视门诊初诊患儿 ,其中男 10 9例 ,女 10 8例 ;初诊年龄 3~ 6岁 ,平均 4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弱视。屈光参差按屈光性质分类 ,将单纯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及复性远视散光划分为远视…  相似文献   
8.
双上和双下转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上转肌麻痹和双下转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化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位、眼外肌功能及代偿头位变化。结果23例双上转肌麻痹和双下转肌麻痹患者均有明显地垂直运动障碍并部分伴低位眼上睑下垂及代偿头位,术前垂直斜度平均为38.3△±16.7△,经手术治疗后患者垂直斜视度平均为9.2△±9.2△,较术前改善29.1△±15.0△;其中17例(73.9%)患者垂直斜度<10△。治愈12例占52.2%;好转10例占47.5%;仅1例双下转肌麻痹患者经两次手术后上斜矫正40△但仍残留40△垂直斜度。结论双上转肌麻痹和双下转肌麻痹是临床上少见的两种眼垂直运动障碍性疾病,他们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但通过仔细的眼外肌功能检查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不但眼位偏斜明显矫正,假性上睑下垂和代偿头位获得明显改善,也为提高斜视性弱视眼视力和双眼立体视觉提供了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白内障复明手术4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内障是我国首要致盲性眼病 ,据不完全统计约5 0 0万人。常规每年完成白内障手术约 30万例 ,即完成现有白内障手术需 2 0年 ;而随着人口增长和老化 ,每年白内障患者以新增 4 0~ 12 0万累计增加。因此 ,白内障复明手术滞后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 。近几年我国已先后多次派遣医疗队进行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作者此次为期一个月对所在地患者进行接诊及手术 ,现将接诊并确诊为白内障患者 4 46例手术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0月 17日至 11月 17日 ,作者所在地的白内障复明医疗队共接诊患者 2 186人 ,…  相似文献   
10.
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5 2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分为 3组 :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组。用同视机测定远双眼单视功能 ,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看近立体视锐度。观察术前、术后5天、 1月、 3~ 6月的斜视角度、远双眼单视功能、近立体视锐度变化。结果 三组斜视的视远双眼单视功能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非调节性内斜视与恒定性外斜视组近立体视觉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间歇性外斜视组近立体视觉损害较远立体视觉轻 (P <0 0 5 )。结论 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影响一致。间歇性外斜视组对远双眼单视功能的影响与非调节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组一致 ,而近立体视觉破坏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