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0例(32眼)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接受治疗,分析术后末次治疗后第三个月的眼压、视力和眼部症状.结果 术前眼压28-64mmHg,平均(34.56±14.63 mmHg),末次光凝术后第三个月眼压(26.47±6.52 mmHg),4眼需要二次手术,并发症:3眼(9.37%)有前房出血,12眼(37.50%)有前房闪辉反应,5服(15.63%)有角膜后沉着物.结论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有较其它治疗方式而言,是治疗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3.
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收治的19例(20只眼)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伴有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经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治疗后,随访8个月至1.5年,药物治疗有5只眼复发(45.45%),视力提高5只眼(45.46%),角膜透明3只眼(18.18%);前房穿刺术1只眼复发(25.00%),视力提高2只眼(50.00%),角膜透明2只眼(50.00%);小梁切除术者无复发,视力提高3只眼(60.00%),角膜透明4只眼(80.00%)。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控制眼压,症状改善,晚期复发率低。结论角膜内皮炎的诊断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如合并青光眼,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2例3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观察术后浅前房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并与对照组22例24眼按常规方法行AGV植入术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组为3/32(9.4%),对照组为8/24(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P=0.026),术后早期低眼压:观察组为10/32(31.3%),对照组为14/2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P=0.04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1mo时眼压≤2.8kPa者:对照组15/24(62.5%),观察组28/32(87.5%)。随访6mo,观察组总成功率17/32(53.1%),对照组总成功率13/24(5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V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3例(343眼)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12.4%,对照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为25.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2.2%,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8.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9.6%,对照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36.4%,差异有显著性(P<0.005),出院时两组间功能性滤过泡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疗效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持续高眼压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持续高眼压38例(38眼)进行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38例(38眼)眼压均有所控制。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持续高眼压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闫希冬  李鹏  齐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07-1710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4-01/2010-01期间眼科中心青光眼组病房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51例284眼,其中同时联合中医治疗的150例162眼,单纯西医治疗的101例122眼。中医采用辩证施治,服用中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期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期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3A期行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前部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3B期、3C期者施行Ahmed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治疗后6mo时,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等指标。结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联合中医治疗可以提高1期和2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视力(ZC=2.872,P<0.05;ZC=8.017,P<0.05),有效控制2期和3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ZC=4.557,P<0.05;ZC=2.171,P<0.05),促进2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虹膜新生血管消退(ZC=5.330,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下睑纵形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伤中,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寻找方法的临床应用以及采用“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的效果。
  方法:我科2010-09/2013-10收治下睑纵形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患者37例37眼行泪小管断端吻合及下睑裂伤缝合术,术中综合运用直视法、探针插入指引法及猪尾巴弯探针法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置入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并采用“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随访3 mo~2 a。
  结果:患者37例均能顺利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泪道通畅31例(83.8%),好转5例(13.5%),无效1例(2.7%),总有效率97.3%;眼睑修复良好,瘢痕细小,眼睑外观、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术中综合运用直视法、探针插入指引法及猪尾巴弯探针法均能顺利找到鼻侧断端;选用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效果良好;“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对眼睑形态、功能的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闫希冬  齐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56-2056
0引言先天性视盘小凹最早于1882年发现并提出。Petersen第一个认识到视盘小凹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之间的关系。视盘小凹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单眼发病率为85%。我院通过近几年来对本病实施药物、  相似文献   
10.
闫希冬  齐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79-1679
0引言固定性内斜视属临床特殊类型的斜视,手术矫正较困难,通常选用内直肌后徙,上下直肌与外直肌联结术。往往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或者说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较差。本组采用内直肌肌腱断腱,外直肌肌止端异体巩膜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