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用SF-36测量四川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命质量现状,评价SF-36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在四川大竹和资中抽取114名HIV感染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SF-36及附加的、反映感染者总体健康状态及对外界敌意心理趋势的条目.对其中40名感染者进行2周后的重测以评价效度.将SF-36所测得的HIV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值与1603名四川省普通农村居民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按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感染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对SF-36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SF-36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5~0.92,重测信度系数为0.53~0.83.SF-36能较好的区分不同健康自评的人群.结构效度方面,躯体疼痛与躯体功能,活力与心理健康的条目间有混杂.各个维度平均得分21.4~61.0,中值0~65,远远低于普通人群.年龄、感染时间长短、性别等对生命质量的某些维度有影响.心理趋势方面,极端心理成分较少,但感受到歧视和对自己生活不满的成分较为普遍.对自己健康状况打分平均为52.3,中值为50.结论 HIV感染带来生命质量的严重恶化,SF-36可用于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黄石市2000~2009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石市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石市2000~2009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例299例,死亡69例;男性188例,女性111例,发病主要集中在25~55岁年龄组,该年龄段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1.57%;性途径传播占发病总数的47.83%,男男性接触传播占经性途径传播总数的26.57%,经血液途径传播占35.79%,经母婴途径感染占2.68%,传播途径不详占13.71%。结论黄石市整体仍为低流行态势,艾滋病流行模式已转化为经性途径感染为主,应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减缓艾滋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3.
钱足庶  余冬保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75-3679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HIV检测阳性结果性伴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探讨性伴告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对大冶市和凉山州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一对一匿名问卷病例调查。定量调查结果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愿意将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配偶占78.57%,不愿意告知占21.43%,愿意告知的主要原因为怕传染给配偶、希望得到配偶的关爱或安慰;不愿意告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配偶接受不了现实、担心受到歧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地区(OR=59.99;P﹤0.01)、咨询检测中是否探讨性伴告知(OR=76.16;P﹤0.01)、客观社会支持程度不同(OR=59.29;P﹤0.01)的患者在性伴告知意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有效实施性伴告知,应强化艾滋病知识宣传、提高VCT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支持程度和加强心理健康干预等。  相似文献   
4.
黄为民  钱足庶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09-3910
疾病预防控制检验工作的基本目的是按照国际通用准则及行业特点构建实验室,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建立健全检测工作程序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准确,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根据社会需求提供检测技术服务,为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报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上述目标,就应该建立和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实验室检验工作,这也是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能力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黄石市2000—2019年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HIV /AIDS)病人死亡情况及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减少死亡的方法。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相关卡片,运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 361例HIV /AIDS患者累计死亡760例,累计病死率32.19%。死亡时50岁以上患者600例(占78.95%),73.15%(556/760)的患者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检测,其中65.11%(362/556)的患者检测值<200 个/μL;50.79%(386/760)的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54.61%(415/760)的死亡病例确诊后1年内死亡,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他就诊者(OR=5.081,95%CI=2.776~9.30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4.716,95%CI=3.002~7.407)、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值<200个/μL(OR=8.550,95%CI=4.289~17.046)和未检测的患者(OR=29.392,95%CI=13.466~64.155)更容易在1年内死亡。艾滋病相关死因占比逐年下降,至2017年为39.13%。死亡时患者平均年龄从2001年的37.39岁增长到2019年的66.86岁。结论 黄石市HIV /AIDS累计病死率较高,死亡时平均年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升高趋势,晚发病例更容易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艾滋病无关死亡占比和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增长。应继续开展早发现、早治疗工作,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某县甲肝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查找甲肝流行影响因素,为今后预防控制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及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甲肝疫情和流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甲肝流行持续时间长,从2009年1月至4月3日,共报告发病194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疫情波及5个乡镇、76个村、78所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病例呈高度散发。男女性别比为2:1,2~14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8.66%,中小学生、散居及托幼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排除水源性和食源性爆发,疾病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病例组与对照组发病前一个月"不良饮食史"、"饮水习惯"、"学校就餐史"、"外出打工父母返回"无显著性差异,外出就餐方式中"聚餐"(χ2=7.428,P0.01)、"摊点"(χ2=14.233,P0.01),"洗手习惯"(χ2=9.905,P0.01)有显著性差异,对该3个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仅"摊点"与发病有关(P0.01),提示常在外面摊点就餐可能是造成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地甲肝疫苗接种率不高、常年有甲肝散发病例发生、群众防病意识不强、儿童生活卫生习惯差、春节期间大量人口流动、疫情发生早期未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造成此次甲肝大面积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黄石市1951—2021年疟疾流行特征、防控策略、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51—2021年黄石市疟疾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疟疾流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绘制“半对数”线图、表格展示历年发病情况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结果 1951—2021年黄石市共报告疟疾527 78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07/万。疟疾防治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疟疾高流行阶段(1951—1979年)、实现基本消灭疟疾阶段(1980—1999年)、巩固防治成果阶段(2000—2010年)、消除疟疾阶段(2011—2021年),不同流行时期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在疟疾高流行阶段,大力开展普查普治,强化对现症病人管理;实现基本消灭疟疾阶段,采取突出重点、分类防治策略;当发病率降到1/万以下,采取疟疾监测为主措施,包括传染源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疫点处置、流动人口疟疾管理、蚊媒监测等,通过积极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1989年疟疾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1999年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水平,2015年通过省级消除疟疾验收。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及对外交流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在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SF-36对344名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个维度内部一致性性度较好,克朗巴赫α系数都大于0.7.重测信度系数有4个维度低于0.7,其中在躯体功能(PF)维度低于0.6.除了总体健康成维率为94.3%外,其他维度中各条目的成维成功率均为100%.SF-36的8个维度均可以区分HIV感染者及与其具有相似经济文化背景的普通农村居民.急性感染和无症状潜伏期的感染者,在8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出现综合征和典型疾病期的病人.[结论]SF-36用于测量中国HIV感染者的生命质量时,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编制用于测定中国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的量表,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参考现有量表,并与相关专家、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HIV感染者进行访谈以形成初始量表,在443例HIV感染者中试用。根据条目应答率、因子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内部一致性分析等进行条目精简,形成最终量表。分析最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形成的中国HIV感染者生命质量量表(QOL—CPLWHA)共44个条目。各维度没有严重的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最高为21.0%),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均≥0.70,全量表的为0.90。量表总分2周重测信度系数为0.80,有2个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低于0.6,4个维度的在0.6~0.7之间。各条目的成维率均为100%。量表总得分与SF-36总得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9。结论所形成的QOL—CPLWHA量表首次引入了敌意心理趋势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及内容效度等,可应用于中国HIV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