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居民大肠癌流行状况,为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的调查方法①问卷调查样本区常住全人口接受问卷调查,内容参考李世荣和郑树的调查表,以确定高危人群和症状人群;②粪隐血试验样本区常住全人口进行免疫法粪隐血试验(胶体金检测试纸法);③全大肠镜检查高危人群、症状人群和粪隐血试验阳性者接受全大肠镜检查;④大肠癌登记报告样本区医院建立大肠癌诊断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⑤样本区建立人口死亡原因登记制度公安部门完成.[结果]样本区常住全人口共50 552人,实际调查人数33 921人,普查应答率为67.10%;粪隐血阳性1 521例,阳性率4.48%.需内镜检查1 920人,实际镜检1 465人,镜检应答率为76.30%.镜检结果大肠癌4例、大肠腺瘤89例、其他息肉308例、细菌性痢疾11例、阿米巴痢疾5例、结肠孤立性溃疡3例、结肠黑变病2例、结肠憩室2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痔疮129例、肛裂3例.[结论]样本区大肠癌患病率为15.46/10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类大肠表面型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及P53、c-Myc在大肠癌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研究20例正常大肠黏膜、31例表面型病变、51例隆起型病变及31例大肠腺癌组织中P53、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表面型病变的组织学均为腺瘤,且全部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与隆起型病变比较,两组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大肠表面型病变的P53、c-Myc表达分别为3.2%及25.8%,其中P53表达与隆起型病变比较结果无差异(P〉0.05),但c-Myc的表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表面型病变与大肠癌关系密切,P53、c-Myc在其向大肠癌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乙状结肠镜检查对大肠肿瘤的漏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镜检查对大肠肿瘤的漏诊情况.方法 总结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6年~2008年)和广州南方医院(2004年~2006年)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肿瘤者、年龄为50~79岁的连续性资料.结果 72.0%近端大肠肿瘤患者在其远端大肠未发现相应肿瘤性病变,其中男性该比例为66.5%,女性为82.3%;50~59岁、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74.7%、72.0%、67.9%.远近端大肠高级别癌灶比例分别为5.1%和15.8%(P<0.01).结论 近端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较远端大肠癌高;如果乙状结肠镜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将导致72.0%近端大肠肿瘤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普通内镜(NBI)诊断大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行常规内镜和NBI普通内镜检查的患者225例,对发现的大肠新生性病变记录腺管开口形态,将NBI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NBI内镜与常规内镜在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NBI普通内镜对腺管开口类型的判断接近病理水平,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6%,91.7%和93.0%,显著高于常规内镜(P〈0.01)。结论 NBI普通内镜能较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为鉴别是否为肿瘤性病变的更有效的内镜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肠癌生存素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生存素(survivin)mRNA的表达。方法用Primer5软件设计RT-PCR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survivin基因RT-PCR法;再用该法检测15例肠道良性疾病组和51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的survivin mRNA表达,以良性疾病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典型的阳性扩增曲线呈"S"形,无"S"形扩增曲线者为阴性,阳性标准质粒标准曲线线性好(r=0.99),正常对照组无survivin表达,大肠癌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4%和33.33%(P0.01),表达量分别是5.24±2.21和3.17±1.02(P0.05)。结论成功构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urvivin基因;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正常对照组不表达;RT-PCR法是一简便可行、灵敏的方法,在大肠癌的普查及诊断治疗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大肠癌临床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总结分析广东五家医院1990年至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6501例资料。结果6501例大肠癌患者中位年龄59岁,好发年龄为61~70岁。青年大肠癌的比例从7.1%下降到3.5%。男:女为1.47:1,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男女比例逐渐上升,于60岁左右达高峰后下降,呈一单峰曲线。在直肠癌与结肠癌比例为1、1:1,其中降结肠以上占27.6%,但随年龄增长和年份推移,直肠癌逐渐减少,而右半结肠癌逐渐增加。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占76.0%。住院患者Dukes分期多为中晚期,进展期癌(Dukes B、C、D期)共占93.9%。结论广东地区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已接近西方国家;青年大肠癌比例下降;男女比例随年龄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发病部位右移提示应重视全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大肠平坦型腺瘤与隆起型腺瘤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平坦型腺瘤的发病情况,比较平坦型腺瘤与隆起型腺瘤的临床特征和镜下特点。方法设定一个时间段选择我院连续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经肠镜下切除的并经病理证实为腺瘤的所有病变,收集完整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镜下肉眼形态分为平坦型腺瘤和隆起型腺瘤,计算平坦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人群中的检出率,应用构成比计算平坦型腺瘤占检出腺瘤的比例,比较平坦型腺瘤和隆起型腺瘤的临床特征和镜下特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变大小和部位。结果结肠镜检查共1031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共468例患者,550枚息肉,其中检出30例31枚息肉为平坦型腺瘤,438例519枚息肉为隆起型腺瘤,平坦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人群中的检出率为0.29%,占检出腺瘤的6.41%;平坦型腺瘤和隆起型腺瘤的性别、年龄、大小和单发腺瘤/多发腺瘤的比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平坦型腺瘤有41.94%位于右半结肠,而隆起型腺瘤仅24.47%,差异有盟著性。结论平坦型腺瘤在国内并非罕见,平坦型腺瘤较隆起型腺瘤倾向发生于右半结肠,提示全大肠镜检查更有利于检出平坦型腺瘤。  相似文献   
9.
10.
大肠癌基因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2位,在我国居第4位。其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在50%左右,约半数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尤以肝转移为常见。而目前备受关注的基因治疗作为手术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