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 为克服以往利用作业法、投射法和量表法对心理状态的定性评价模式,易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研制了一种定量式心率变异性信号处理仪.方法 根据最新理论研究,人的情绪状态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分支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利用该理论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一种最具信赖的方法.该信号仪由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结果 经过测试,该仪器可对被测者的情绪心理状态数据成功地采集和接收,且数据经处理后,被检测者的评价数据报告即显示在终端显示器上,同时心率变异性的大小也反馈到头带的指示灯上,以反应心理状态的好、中、差.结论 利用人的心率变异性差异的定量分析,实时反映个体心理状态情绪,较之以往以人为主的评价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这一生理指标,通过仪器设备实现准确、快速地客观评估心理素质.方法 运用XL-1型心理素质评估系统采集HRV生理指标,并将其转换为波形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从而评价人的心理状态.结果 根据XL-1型心理素质评估系统的测量参数,可以客观准确地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评估心理状态.结论 XL-1型心理素质评估系统能够解决当前心理素质评估主观化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心理状态测试仪。方法将脉搏传感器采集到的搏动信号通过模拟电路的预处理,经模数转换后得到数字信号,再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通过ZigBee无线通讯节点发送到上位机,进行处理和显示,并由上位机存储数据,便于用户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实验表明,此仪器能够对人体的脉搏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同时可通过ZigBee无线网络进行实时、安全、可靠的通信,可用于心理状态的测试研究。结论该心理状态测试仪通过运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便携式无线终端采集到脉搏数据,反映个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使测试系统具有移动性,因此能广泛适用于心理素质评估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医院呼吸机购进使用前和呼吸机在使用中对故障进行维修后,对其进行电气安全和参数检测阐述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方法:通过电气安全和呼吸机参数检测的实例来分析研究。结果:呼吸机参数检测数据显示,呼吸机存在着电气安全隐患和参数偏离的现象。结论:从检测实例分析质量控制对临床使用与安全的有效性,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一种利用表面肌电信号和心率变异信号对心理素质进行评估的训练系统。方法:采集生理信号并进行时域、频域的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训练程序难易程度相结合,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训练。结果:通过训练使人能够尽快调整心理,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使人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结论:心理评估训练系统的设计为心理评估提供了更加客观并且可量化的依据,并能通过训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该训练系统将在心理素质评估训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差异。方法:50例以躯体化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组)、50例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组)和50名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躯体症状组SCL-90总分、躯体化、焦虑、人际敏感、恐怖、偏执因子分及HAMD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高于情绪症状组(P<0.01或P<0.05),情绪症状组在强迫、抑郁因子评分及HAMD的认知障碍、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因子分高于躯体症状组(P<0.05或P<0.01)。躯体症状组与情绪症状组仅在述情障碍因子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上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以躯体化症状为主和以情绪症状为主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前者更缺乏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医疗器械供应商供应环节的分析,以及采购与供应双方对医疗器械采购供应要求和目标的对比,进一步了解医疗器械采购、供应环节协调优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以往发生过的突发性事件医疗器械保障具体实践的总结和思考,提出了要主动准备、区别应对、平时养成、完备信息、打牢基础、平战结合、培养队伍的建设思路,为有效破解突发性事件急救中医疗器械供应的难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汤黎明  吴敏  秦弦  申倩  钟添萍 《医疗设备信息》2012,(11):140-141,157
目的从源头做好真空采用血管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标本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信。方法通过分析血清管、血浆管和全血管三大类真空采血管的分类特性与性能要求及质量控制环节,本文提出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方法。结果掌握了分类定义、要求,明确了用途和使用适应范畴,关注容易忽略的质量控制环节。结论由于生产厂家数量多,质量差异大,缺少统一的规范与使用要求,有待于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生产厂家的配合和协调,共同完善和规范真空采血管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