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髋置换术对下肢短缩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肢体短缩的纠正。方法:2000年2月~2002年12月,将30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进行了研究:男19例,女12例。术前通过临床及对骨盆前后位X线片的测量评估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然后利用模板预测髋臼及股骨假体的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以维持双下肢等长。术中先标记并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记之间的距离,而后在术前估计的位置进行股骨颈截骨。置入假体试模之后再次测量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和检查髋周软组织的张力、关节活动和drop-kick试验。最后通过调整股骨头假体颈部或头部长度进一步进行纠正。结果:22例肢体短缩2cm以上的病人中。术后双下肢等长(双下肢相差在1cm内)20例,2例仍有短缩,1例短3cm,另1例短1.5cm。8例肢体短缩在1~2cm的病人术后肢体完全等长。全部病人没有髋关节的僵硬和疼痛,活动范围恢复75%以上26例,恢复50%~75%4例。结论: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定位测量。术中软组织充分松解,置入假体试模后再次测量和检查髋周软组织的张力、关节活动和drop-kick试验,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的短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掌侧植入和传统切开(Henry入路)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微创组(26例)和传统组(30例),分别采用微创经皮掌侧植入和传统Henry入路切开复位斜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偏角与术前的差值;术后4周及3个月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腕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握力占健侧的百分比(分别记为FS%、FR%和HG%);术后3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6个月。两组均无桡动脉损伤、螺钉过长或进入关节间隙发生。微创组1例术后发生正中神经一过性刺激症状,1个月后完全恢复;传统组2例术后出现肌腱刺激疼痛症状,取出钢板后缓解。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微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FS%、FR%、HG%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8,P=0.000)。患者对术后切口美观感评价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微创经皮掌侧植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腕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肱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5岁,平均41岁。分别采用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从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7.8个月。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结论后外侧手术入路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较好和安全的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传统方法置入导针比较,分析"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导针引导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优势。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0例Evans分型为Ⅰ~Ⅳ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采用了"触摸和漏斗"法置入导针(A组),男10例,女16例;年龄67~96岁,平均(78.1±7.8)岁;左侧14例,右侧12例;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3.5±1.1)d;依据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0例,Ⅳ型2例。24例采用了传统方法置入导针(B组),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66~92岁,平均(77.8±7.2)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3.6±1.1)d;依据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2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在置入导针步骤平均透视次数,自评优良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A组手术平均时间较B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2,P=0.000)。A组手术平均出血量较B组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3,P=0.000)。在置入导针步骤平均透视次数,A组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8,P=0.000)。置入导针时A组自评优良的例数为21例,优良率80.8%,B组优良的例数为9例,优良率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2,P=0.003)。两组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其中A组有1例、B组有2例发生螺旋刀片切割,其余患者骨折骨愈合。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传统方法比较,置入导针时采用"触摸和漏斗"法可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置入导针时自评优良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汤蓓  钟泽  麻建平  胡佳元  沈红卫  吴金平  邱政 《浙江医学》2020,42(20):2185-218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6例sTBI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CRP浓度等资料,观察CC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C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通过AUC评价这些危险因袭对CC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06例患者CCS的发生率为54.7%。GCS评分(OR=0.490,95%CI:0.343~0.702,P=0.002)和CRP浓度(OR=1.135,95%CI:1.038~1.242,P=0.012)是C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AUC=0.799,95%CI:0.710~0.871,P<0.001)和CRP浓度(AUC=0.700,95%CI:0.604~0.785,P<0.001)对CCS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sTBI后CCS发生率较高,GCS评分和CRP浓度有助于预测C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跖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掌指跖骨短管状骨折 ,以往多采用石膏外固定、单根克氏针固定 ,术后功能恢复差 ,特别是手部掌指骨骨折。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3年 8月 ,我科应用微型钢板 (江苏省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厂生产 )内固定治疗掌指跖骨折 2 5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临床电生理检查及药物激发试验,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心动过缓的机理,27例EHF中并发心动过缓18例,占66.7%.其中5例窦房结功能经电生理及药物试验揭示明显异常,符合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余13例电生理参数较非心动过缓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但尚在正常范围.提示EHF并发心动过缓病例中部分系窦房结功能不全所致,推测可能与窦房结区充血、水肿、炎症、出血有关;部分病例则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9.
低血钾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附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泽 《浙江医学》1999,21(8):477-479
低血钾可以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而危及生命,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8例低血钾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见表1。心电图改变:基本节律为窦性,全部病例U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掌侧植入和传统切开(Henry入路)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微创组(26例)和传统组(30例),分别采用微创经皮掌侧植入和传统Henry入路切开复位斜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偏角与术前的差值;术后4周及3个月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腕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握力占健侧的百分比(分别记为FS%、FR%和HG%);术后3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微创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6个月。两组均无桡动脉损伤、螺钉过长或进入关节间隙发生。微创组1例术后发生正中神经一过性刺激症状,1个月后完全恢复;传统组2例术后出现肌腱刺激疼痛症状,取出钢板后缓解。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微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FS%、FR%、HG%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8,P=0.000)。患者对术后切口美观感评价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微创经皮掌侧植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腕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