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0例择期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监测和单肺通气管理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平稳,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左右肺分隔满意。麻醉期间血流动力指标稳定。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62±46)min〕,单肺通气时间60~200min〔平均(102±42)min〕,超过2h有3例,超过3h者1例。单肺通气期间绝大多数患者SpO2维持在98%~100%。术毕均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应着重强调麻醉平稳、防治张力性气胸、正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和防治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基因敲除的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趋化功能变化及其与组织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选用3种CRH基因型:野生型(+/+),杂合子(+/-),纯合子(-/-)小鼠,以凝固汽油复制20%的Ⅲ度烧伤模型,伤后6小时和24小时分别以腹腔灌洗法提取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趋化功能变化;并以血琼脂平板培养法,观察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 CRH-/-小鼠烧伤后,腹腔巨噬细胞趋化功能较CRH+/+烧伤小鼠显著减弱,伤后6小时趋化指数(14.05±5.54)低于伤后野生型(27.1±8.61)(P0.05),CRH-/-小鼠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CRH+/+和CRH+/-烧伤小鼠,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P0.01);伤后24小时CRH-/-小鼠肠系膜淋巴结菌落数(974±356.75)和细菌移位率(100%)分别显著高于野生组小鼠肠道菌落数(574±191.4)和细菌移位率(40%)(P0.01),伴肠道炎性损伤加重。结论创伤应激早期,CRH基因敲除显著削弱机体天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42例麻醉期间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与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麻醉期间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与抢救方案.方法 对麻醉期间42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可能原因和复苏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缺氧(19.1%),失血性休克、低血压(16.7%),高血压心肌缺血(11.9%),迷走神经反射(9.5%),低血钾(7.1%);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2例早期死亡,30例心脏复苏,24例脑复苏未留任何后遗症,抢救成功率为57.1%;在抢救过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8例,呼吸衰竭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麻醉期间缺氧和大出血是心跳、呼吸骤停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复苏方法加上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76例,ASA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n=38)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CA组,n=38).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C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加1%利多卡因进行右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及左侧颈浅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给予3 μg/kg芬太尼、1.5 mg/kg异丙酚和0.15 mg/kg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加固型螺纹气管导管经鼻行气管插管,并以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5 min、手术切皮、分离颈椎骨膜及术毕清醒时患者无创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并观察记录芬太尼用量、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CA组在插管后1 min、手术切皮、分离骨膜及术毕清醒时,血压、心率及心电图ST段变化均明显低于A组.CA组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低于A组,CA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是颈椎前路手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加压素能增加冠脉灌注压,提高心肌血流量,增加体循环系统阻力、提高脑血流量,增加心肺复苏成功率在心肺脑复苏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的剂量、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病人75例,分成鲁米那钠组(L组)和4种剂量咪唑安定组(M1-M4)等5组,观察用药前后RR、SPO2以及镇静、抗焦虑评分。结果:注药后30min,M2-M4组SPO2均有所下降,仅M4组与其余各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镇静、抗焦虑评分提示L组、M1组达到镇静要求的病人有50%,M2-M4组则有73%-75%。结论:咪唑晏定麻醉前用药剂量在0.10-0.15mg/kg较理想,但要注意病人的呼吸变化。  相似文献   
7.
背根神经节钠通道与疼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疼痛是周围神经、组织损伤或炎性刺激所诱导的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一种主要症状。最近一些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钠通道表达及位置的改变与某些病理性疼痛有关,钠通道基因表达的可塑性及电生理的改变导致DRG细胞呈高兴奋性、产生自发动作电位及异常高频电活性,DRG钠通道在疼痛的病理生理中起做重要的作用。通过选择性地影响伤害性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及阻滞特异性钠通道可缓解神经性及炎性疼痛,有希望成为疼痛治疗的又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鱼精蛋白致严重冠状动脉痉挛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精蛋白是心内直视手术中和肝素的必用药物。其所导致的过敏反应、低血压、非心源性肺水肿和严重的肺血管痉挛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 ,但鱼精蛋白引起严重冠状动脉痉挛还罕有文献报道。我院 1990~ 2 0 0 0年共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麻醉 2 4 0 0余例 ,转流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痉挛 7例 ,现将有关临床表现和处理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7例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1~ 15岁 ,体重6~ 4 8kg。所施手术分别是单纯室缺和房缺修补术各 1例 ,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行室缺修补术 1例 ,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行室…  相似文献   
9.
降主动脉缩窄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和探讨降主动脉缩窄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13例降主动脉缩窄患者在控制性低温及降压麻醉下行降主动脉缩窄矫正术。麻醉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全麻。麻醉成功并建立各种监测后行体表降温(鼻咽温33~34℃)。术中同时监测上肢及下肢血压,并应用微量泵静注硝酸甘油以控制血压在适当范围内。结果 麻醉诱导及阻断主动脉前上肢收缩压维持在90~120mm Hg(1mm Hg=0.133kPa),下肢收缩压80~100mmHg。阻断主动脉时间15~42min。阻断主动脉期阃上肢收缩压波动在110~130mmHg之间,下肢收缩压40~49mm Hg(1mm Hg=0.133kPa)。开放主动脉后上肢血压无明显降低,下肢血压迅速回升,但较上肢血压低7.5~11mmHg。结论 降主动脉缩窄矫正手术的麻醉处理重点在于适当的低温和控制性低压,并应注意防止急性心衰、心跳骤停、截瘫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先心痛婴儿心内直视术的麻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0例先心病婴儿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循环管理、重要器官保护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结果 本组患儿膜式氧合器的比例为67.5%,喉头水肿需再次插管11例(占6.875%),3例法乐四联症患儿麻醉前出现缺氧发作(1.875%)、占法乐四联症患儿的11.1%,术后早期死亡的9例患儿(5.625%,9/160)外,术后仅2例患儿出现RDS(1.25%,2/160)。结论 合理麻醉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选择,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紊乱的纠正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