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9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无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其cfPWV,并依据cfPWV值分成3组,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其血清BNP水平。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TC、空腹血糖、LDL、HDL、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体质指数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血清BNP水平随cfPWV增加而增加(P<0.01),BNP水平与cfPWV呈正相关(r=0.694,P=0.026);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随cfPWV、BNP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1),E/A值与cfPWV呈负相关(r=-0.837,P=0.041)。结论:在尚未出现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BNP可作为患者动脉硬化水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房颤患者hs-CRP、NO、IL-6、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住院的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20 mg阿托伐他汀组和40 mg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 RP)、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和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20 mg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分别为(6.25±1.75)mg/L和(5.23±1.85)mg/L,IL-6水平分别为(14.53±2.32)ng/L和(13.02±2.12)ng/L;40 mg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分别为(6.45±1.65)mg/L和(4.25± 1.72)mg/L,IL-6水平分别为(14.65±2.42)ng/L和(11.12±1.25)ng/L.两组治疗后各项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mg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g阿托伐他汀组NO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为(26.30±1.65)mmol/L和(35.25±1.78)mmol/L,脂联素水平分别为(7.26±3.25)μg/L和(8.56±3.12)μg/L.两组治疗后各项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mg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更明显,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变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CHF患者68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中,随心功能分级升高,BNP水平与患者住院病死率,6个月病死率和6个月再入院率呈线性相关,而LVEF呈负性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对CHF的危险分层和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4.
托拉塞米对重度心力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对重度心力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58例重度心力衰竭分为托拉塞米组与呋塞米组,在心衰常规治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对心衰患者总有效率、尿量、浮肿消退、血钾、血钠、血Cr变化。结果托拉塞米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与呋塞米组(93.7% vs 82.1%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尿量(2600ml vs 2100ml),存在显著差异(P〈0.05);浮肿消退:托拉塞米组明显消退95.8%,呋塞米组63.6%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每日补钾相同情况下,托拉塞米组血钾上升0.2mmol·L^-1未发生新的低血钾,呋塞米组血钾下降0.1mmol·L^-1低血钾发生率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血钠、血Cr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托拉塞米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利尿作用强、浮肿消退率高、副作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57例临床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生化检查、B型脑钠肽(BNP)水平测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全胸片等检查,对DHF患者的BNP水平、心超特点以及基础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DHF患者的BNP水平明显增高,平均值为594.7 pg/mL(正常值<100 pg/mL),心脏超声特点为左心房明显增大占84.2%,平均值为44.6 mm,肺动脉压升高占71.9%,平均值48.5 mmHg,室间隔肥厚的患者占19.3%,平均值10.4 mm,左室后壁增厚占8.7%,平均值9.7 mm,LVEF大致正常;心电图检查房颤占56.1%,所患基础疾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分别占56.1%、66.7%、47.3%和21.1%。结论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可能是发生DHF的主要病因,心超检查和BNP水平监测、心电图检查是诊断DHF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以及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纳入房颤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4~82(67.2±12.1)岁;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82(65.2±10.2)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PDW,ELISA测定hs-CRP,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疾病比例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组RDW、PDW、hs-CRP以及LA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W(OR=1.070,95%CI:1.015~1.121)、PDW(OR=1.050,95%CI:1.019~1.082)、LAD(OR=1.064,95%CI:1.021~1.098)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RP、RDW和PDW在房颤患者中均升高,且为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钟万生 《中国药业》2000,9(8):35-35
尽管国内许多学者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甘露醇看法不一致,但绝大多数医院仍将甘露醇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主要脱水药物[1],Whelan和Goldwasser等1984年首次报道了3例静脉滴注大剂量甘露醇(400 ̄900g/d)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2,3]。近年来有关甘露醇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报道日趋增多[4,5]。收集我院1994年9月至1999年8月共441例脑卒中患者,均使用甘露醇治疗,其中43例发生ARF,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43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共32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所有对象的颈动脉内膜斑块情况并进行分级。利用病历记录获取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既往高血压控制情况、长期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史等信息资料。结果颈动脉内膜斑块总检出率为77.4%,其中1级、2级和3级分别占32.0%、36.9%和8.5%(斑块分级)。累计有序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血压控制不良、高血压病程长是斑块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和血压控制不良。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较高,男性病人、高龄、血压控制不良者是其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中毒性肾损害37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机磷农药中毒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全身多器官与组织功能损害 ,肾脏损害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组收集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肾脏损害 37例作分析 ,以探讨其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转归。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3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性肾脏损害患者男 14例 ,女 2 3例 ,年龄 15~ 6 6岁 ,平均年龄 32 .4岁 ,口服农药至入院时间为 0 .5~ 9h ,平均 4.8h。喷洒农药 (16 0 5 )接触中毒至入院时间为 2~ 8h ,平均 5 .5h。中毒类别 :敌敌畏中毒5例 (10~ 5 0ml) ,乐果中毒 11例 (5 0~ 40 0ml) ,甲胺磷中毒 4例 (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心内科住院,且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3例,按是否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分为两组,并选择血压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服药前均检测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并采用常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高血压病患者AASI。分析比较三组间患者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AASI、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AASI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ASI与E/A呈明显负相关(r=-0.697,P0.05),AASI与E/Ea呈明显正相关(r=0.614,P0.05)。结论 AASI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