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207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肠癌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从PI3K/Akt生物轴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细胞,细胞设3组: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加入15%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及人参皂苷Rg3组;制备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分组及制备方法见实验方法),用条件培养液干预HUVEC(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随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表达。最后在结肠癌HCT116荷瘤小鼠中验证健脾消癌方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并经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较空白血清组显著增加(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显著减少(P<0.01)。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I3K、Akt蛋白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性增大,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癌方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生物轴调控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和探讨高海拔环境中纺织噪声对机体健康的损害状况,我们对海拔高度为2300~2700m的纺织业噪声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女工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如下。1内容与方法1.1调查方法使用ND2型国产精密声级计,以A声级为评价指标。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要求测定。听力检查使用日产Danac35型电测听。使用前均经中国计量院校正。1.2调查对象选择从事纺织噪声作业接触工龄为4~20年,平均年龄为30.5岁,就业前无听力疾病史及妇科病的女工。对照组选用不接触噪声或其它有害因素,工龄为5~2…  相似文献   
3.
4.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逆行性牙髓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和  杨淑琴 《口腔医学》2008,28(9):498-499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9例逆行性牙髓炎进行根管治疗、牙周治疗、调等综合治疗,并于治疗完成后0.5年、1年、2年进行随访。结果0.5年、1年、2年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4%、77.07%、70.64%。结论完善及时的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是逆行性牙髓炎治疗成功的有效手段,提高患牙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6.
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较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50岁。发现右乳房肿块10年,近2个月增长迅速,伴皮肤红肿,疼痛,低热20天,右腋下肿块10天,经抗炎治疗无效而入院。  相似文献   
7.
8.
2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及输血前的血清铁蛋白(S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3例缓解病例的S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亦显著低于7例未缓解病例,(P<0.01),与正常对照的组SF水平相接近(P>0.05)。因此,SF测定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病情判断以及化疗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钟敏  杨世柏 《广东医学》2003,24(2):208-209
多发性硬化 (MS)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 ,人们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干扰素(IFN)疗法成为近 2 0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Ⅰ型IFN作为目前唯一一种有望改变MS病程的药物 ,被誉为开创了MS治疗的新纪元[1] 。本文就MS干扰素治疗的发展概况及进展作一综述。1 MS的发病机制与INF的治疗机制  尽管经过了 1 0 0多年的研究 ,MS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未被完全阐明。与MS相类似的实验动物模型即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 (EAE)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在M…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覆膜支架治疗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期间,共2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2例降胸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覆膜支架治疗术,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急性发病27例.本组采用两种支架(Mdtronic Talent15例,上海微创Aegis 16例),术后采用CTA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按预期定位释放,术后即刻DSA复查显示23例夹层患者近端破裂口完全封闭,2例降主动脉瘤也完全隔离,6例发现有内漏;术后7 d CTA复查发现16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2例近端假腔形成血栓,远端假腔仍开放。结论覆膜支架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替代外科手术。但覆膜支架术的确切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