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平滑肌瘤病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肿瘤起自子宫端,1例局限在下腔静脉内.3例经下腔静脉延伸到右心房,其中1例经右心房到右心室.6例CT显示下腔静脉和/或卵巢静脉扩张,1例左肾静脉扩张.增强后表现为血管内和右心腔内充盈缺损,呈"血管内血管"征;肿瘤自身可呈不均匀强化.2例MRI显示腔静脉扩张,流空效应消失.结论 CT和MRI能提示血管平滑肌瘤病.  相似文献   
2.
胃脂肪瘤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胃脂肪瘤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胃脂肪瘤临床表现,总结钡餐、CT和MRI检查时病灶大小、边缘、密度和信号及溃疡形成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胃脂肪瘤均为单发,起源于胃窦、底、体部黏膜下层,向腔内生长.6例钡餐检查表现黏膜下低密度充盈缺损,局部胃壁柔软,3例伴溃疡、呈"牛眼征".8例CT扫描见大小不等圆形、卵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50~-120 HU,4例显示溃疡.2例MRI T1/T2WI呈高信号、T2抑脂呈低信号的脂肪特征.结论 影像学各项检查对胃脂肪瘤的诊断各具特点,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血吸虫病的CT与MRI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脑血吸虫病的CT、MRI表现,并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患者均同时行CT、MRI检查(平扫 增强),分析该病的影像学征象并结合9例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27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22例呈水肿伴不规则结节,增强后呈结节状、斑片状及融合成簇状强化;CT发现54个病灶.MRI发现75个病灶。结论:脑血吸虫病在CT及MRI增强扫描中都具有特异性表现,MRI信号更接近其病理改变;两种检查方法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者的MRI和DW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9例胼胝体受累,6例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5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2例基底节受累,1例尾状核头部受累。所有患者DWI均可见异常(100%),但仅有48.4%于常规MRI序列表现为阳性。3个月后2例复查MRI,均发现双侧顶枕叶多发软化灶。结论低血糖脑损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DWI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低血糖脑损伤,较常规MRI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鼻骨骨折在临床经常遇见,由于其解剖特殊、结构复杂,普通X线片及普通CT扫描很难暴露其全貌,我院从1997~2003年就30例头面部外伤疑有骨折的患分别行鼻骨普通冠状和改良鼻骨冠状扫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胸部外伤造成的肋骨骨折在临床急诊中十分常见.且大多与纠纷、交通事故有关。胸部器官结构复杂,前后重叠较多,这些都影响了对肋骨的仔细观察。如何正确诊断肋骨骨折,特别是隐匿性腋侧缘肋骨骨折,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医疗纠纷是我们医务人员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场强磁共振(MRI)的出现和多通道乳腺专用线圈的使用,使MRI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乳腺MRI检查已经逐渐发展成型,对病变的大小、性状及其与周围组织间关系的显示更加清晰,对一些多中心、多灶性病变显示更加敏感[1]。根据近年的临床实践,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最大灌注区波谱分析在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9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8例)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SC)灌注扫描,将原始图像导入ADW4.3工作站,对DSC灌注数据进行处理,生成脑血容(cerebralbloodvolume)图。通过观察DSC最大血容灌注图在以下区域选取感兴趣区:①瘤体最大灌注区;②瘤周区;③对侧正常白质区。分别测定各区域内Cho/Cr、Cho/NAA 及NAA/Cr比值,同时观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情况。参照最大灌注层面进行二维多体素波谱扫描并比较肿瘤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同时分析该区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率。结果 常规MR扫描低级别胶质瘤多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肿瘤坏死少见,占位效应较轻;增强后11例明显强化,8例未见强化呈轻度强化。高级别胶质瘤多呈以稍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部分肿瘤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肿瘤可见不规则液化坏死区,7例未见强化或呈轻度强化。以明显强化作为诊断高级别肿瘤的标准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42.1%。低级别胶质瘤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Cho峰不同程度增高,NAA 峰中度或轻度减低,Cr峰无明显变化,其中2例出现乳酸峰(2/19,10.5%),1例出现脂质峰(1/19,5.3%)。高级别胶质瘤瘤体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明显升高的Cho峰和明显减低的NAA峰,Cr峰略降低或无明显改变,其中3例出现乳酸峰(3/28,10.7%),10例出现脂质峰(10/28,35.7%)。瘤周区磁共振波谱曲线多表现为Cho峰升高,其升高程度较瘤体区低,Cr峰与NAA 峰较对侧正常白质组织区减低,但大多仍高于瘤体最大灌注区。统计学分析提示瘤体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 在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o/Cr诊断界值为2.08时,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47.4%,而Cho/NAA诊断界值为3.37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1%、89.5%。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Cho/Cr、Cho/NAA及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选取胶质瘤最大灌注区进行波谱分析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该区域的波谱代谢信息有助于胶质瘤级别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