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使用骨水泥对能够强化椎弓根和病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病椎强化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68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采用测量椎体高度及正中矢状位 CT 影像上测量椎体 Cobb 角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病变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内固定失效发生率。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术中注入骨水泥后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8例骨水泥在椎体侧方外溢。64例患者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8个月,56例患者骨折均在6~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末次影像学评价无椎弓根钉松动和拔出病例,椎弓根螺钉在位率100%。术前 VAS 评分、椎体高度、Cobb 角与术后各个时间节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路手术中应用骨水泥椎体强化结合骨水泥强化置钉技术可以有效增强节段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11例胸椎结核伴不同程度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后路椎板间、小关节突关节外侧植骨术,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58岁,平均35.5岁。均来自农村,成年人均从事强体力劳动,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胸后背持续性胀痛、僵硬,逐渐出现胸背部“包块”等,除2例儿童外,成人均无发热、盗汗、进行性消瘦等典型结核症状。  相似文献   
4.
将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Modic改变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TLIF组患者给予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TLIF)治疗,PLIF组给予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TLIF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PLIF组(P<0.05);TLIF组患者术后ODI及VAS值明显优于PLIF组(P<0.05)。TLIF术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伴有Modic改变临床疗效,改善下腰部疼痛、恢复活动功能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影响下颈椎骨折脱位闭合复位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自2002年12月~2008年12月所收治的383例颈椎外伤患者中6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颅骨牵引闭合复位的方法进行复位后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经采用颅骨牵引闭合复位,47例牵引成功,其中18例牵引失败,均未出现神经功能进一步损害的表现,平均牵引重量为14kg(10~22kg),牵引时间最短为40分钟,最长为16小时。结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是安全可靠的,若充分了解并避免影响下颈椎骨折脱位闭合复位的各种因素能够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缩短复位时间,应作为下颈椎脱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例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 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 50岁, 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入院, 取病变组织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示中间普雷沃菌, 诊断为中间普雷沃菌脊柱炎, 经开放病灶清除、置管冲洗+自体骨移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给予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 奥硝唑冲洗治疗后感染获得控制。共检索出符合条件文献16篇, 加上本病例, 共纳入17例患者,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0例; 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和使用皮质类固醇病史(占35.3%); 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腰椎(12例)、胸椎(6例)等; 病原学培养阳性13例; 分子学检测阳性3例, 染色镜检阳性1例。17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厌氧菌治疗, 其中14例联合手术治疗; 1例死亡, 病死率为5.9%, 5例存在部分神经功能损伤, 致残率为29.4%。抗厌氧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为92.8%, 3例单独抗厌氧菌治疗未行手术者均治愈。 结论 中间普雷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误诊, 建议尽早送检mNGS明确病原体, 以争取救治时机,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8.
寰枢椎疾患因其位置特殊,结构复杂,毗邻颅脑、延髓、椎动脉等重要组织,致使开展此部位的手术治疗也相对困难。慢性寰枢椎脱位行颅骨牵引不易整复;单纯后路手术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加枕寰原位融合,不能解除脑干的压迫,也不能清除病灶或达不到完全复位的效果。因此开展经口咽入路清除寰枢椎病灶组织及前路松解、寰枢椎撬拨整复脱位的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