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鼠类分布、疏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型等,为该地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5-2016年每年的4-6月、9-10月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采用特异性PCR扩增法对标本进行疏螺旋体检测,并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等进行疏螺旋体基因型分析。结果共捕获鼠类480只,其中子午沙鼠(174只)和长爪沙鼠(124只)数量居多,为该地优势鼠种。鼠类脾脏标本经PCR检测,共发现8份疏螺旋体fla B和16S rDNA基因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67%,其中毛足鼠和长爪沙鼠的阳性率分别为7.14%(2/28)和4.84%(6/124)。对阳性标本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感染的疏螺旋体为Borrelia afzelii和B.garinii。结论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鼠类携带的疏螺旋体以B.afzelii和B.garinii为主,应加强该病原体的检测和莱姆病防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蜱虫种类与立克次氏体携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蒙古西部地区牛、羊、马等动身上蜱虫的进行研究,将蜱虫种类及立克次氏体菌群携带情况进行探讨,并探讨不明发热患者的病因与蜱虫携带的立克次氏体的相关性。结果所采集的2 000只蜱虫体内,携带立克次氏体的虫体数为1 180只,带菌阳性率为59.0%。其中雄性蜱数量为1 100只,带菌数量为600只,带菌阳性率为54.6%;雌性蜱数量为900只,带菌数量为580只,带菌阳性率为64.4%。经统计学检验,立克次氏体菌群在蜱虫体内分布有性别差异(=20.05,P0.001)。2 000只蜱虫中包括草原草蜱700只,带菌率为44.3%;短小扇头蜱200,带菌率为85.0%;血红扇头蜱200只,带菌率为90.0%;二棘血蜱300只,带菌率为83.3%;长角血蜱600只,带菌率为45.0%。蜱虫带菌情况与蜱虫种类具有相关性,血红扇头蜱、短小扇头蜱、二棘血蜱带菌率较高,草原草蜱、长角血蜱带菌率相对较低。抽取680例患者血液进行检测,有68例患者血液中检测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相关DNA,检测阳性率为10%。结论内蒙古西部地区蜱虫是立克次氏体传播重要途径之一,可能是引起人不明发热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血栓通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8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血栓通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复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脑梗死病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血栓通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联合对惠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郭生春 《中外医疗》2013,(33):113-114
目的 对应用神经节苷脂与依达拉奉联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依达拉奉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神经节苷脂与依达拉奉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停药后病情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神经节苷脂与依达拉奉联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