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龄食管癌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 6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体会。结果  3 6例均一期切除术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 13例 (3 6.1% ) ,主要是肺部并发症 (8例 )和心血管并发症 (4例 ) ,吻合口瘘 (1例 ) ,全组病人均经处理后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 ,应该予以重视 ,只要处理得当 ,选择适当的食管胃吻合部位 ,绝大多数高龄患者均可耐受手术并成功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陈宏明  郭正恒 《右江医学》2003,31(4):365-366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 ,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 ,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和栓塞 ,是换瓣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 ,也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通过准确的抗凝监测来防止抗凝治疗不当导致的血栓栓塞和出血 ,是决定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生存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一、定性检查方法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 自 196 0年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 ,术后抗凝治疗主要依靠PTR进行抗凝强度监测 ,已有 30多年历史。PTR为病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相似文献   
3.
用逐步回最的方法,对104例肠伤寒穿孔患者影响其术后转归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穿孔面积、穿孔后能否及时入院治疗,患者的脉搏和白细胞计数等因素对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穿孔面积越小、入院时间越快和脉率快、白细胞高,对治疗越有利。  相似文献   
4.
薏苡仁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21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6年11月~1998年10月应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21例,现就其对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的疗效以及缓解疼痛等方面的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晚期肺癌21例,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42~73岁,中位年龄59岁。21例中中央型肺癌15例,周围型肺癌6例。颅内转移6例,肋骨、脊柱侵犯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9例,伴有中等胸水4例,少量胸水8例。按TNM分类T2N1M07例,T2N1M15例,T3N0M14例,T3N1M15例。手术切除原发癌13例,其中…  相似文献   
5.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 1990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 74例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6 1例 ,女性 13例 ,年龄范围 44~ 70岁 ,平均年龄5 3岁。肿瘤切除者 6 7例 ,总切除率为 90 .5 %。肿瘤未切除者7例 ,占 9.5 % ,其中有 4例行胃空肠造瘘术 ,3例只行单纯探查术。食管癌 5 3例 (中上段食管癌 2 0例、下段食管癌 33例 )和贲门癌 2 1例切除率分别为 94.3 % ( 5 0例 )和 81.0 % ( 17例 )。本组按国际UICC分期标准分期…  相似文献   
6.
医院的医疗质量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我院一直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在院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由医教科、质控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实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反馈式监控,管理手段层层把好...  相似文献   
7.
山莨菪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幼猪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取45±4日龄幼猪12只,随机分成2组(n=6)对照组、654-2组,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60、90min开放、开放后60、90、120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ELISA法检测TNP-α含量.结果 654-2组右肺静脉血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654-2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告48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的治疗。男女之比为27.3∶1,以20~45岁为最多,占87.7%,治疗好转出院占10.5%,治愈率为86%,病死率1.75%,恶化出院占1.75%。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幼猪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的变化 ,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 ,取 45 ± 天龄幼猪 12只 ,随机分成两组 ( n =6 ) :对照组和PS组 ,对照组阻断前向右肺注入生理盐水 3ml,PS组注入天然PS 40mg/kg ,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 6 0、90min(开放 )、开放后 6 0、90、12 0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 ,用ELISA法检测TNF -α含量。结果显示 :PS组右肺静脉血中TNF -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PS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心脏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D(A -P)≥ 65mm病人瓣膜置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大左心室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观察术前后LVD(A -P)、左房收缩末前后径LAS(A -P)、LVEF、LVFS、心胸比例等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2例 (16.67% ) ,恶性心律失常并死亡 1例 (8.3 3 % )。术后 2周复查超声心动图 (UCG)示LVD(A -P)、LAS(A -P)均较术前有显著缩小 (P均 <0 .0 5 ) ,LVFS、LVEF较术前变化不明显 ,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较术前缩小 (P <0 .0 5 )。结论 应用浅低温 (3 3± 1)℃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脏的保护技术 ,保留二尖瓣下结构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是减少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