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胰岛素泵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51例2猁糖尿病(TgDM)患者FBG≥15mmol/L者,分别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其血清C肽浓度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治疗4天血糖达标后血清C肽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变化,继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半年后明显升高(P〈0.001)。口服降糖药组亦有改善(P〈0.01)。但半年后两组结果显示:应用胰岛素组优于口服降糖药组(P〈O.001)。结论胰岛素泉数日快速控制严重高血糖不能消除高血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对新诊断的FBG≥14mmol/L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应废持续数月以期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坤  郭昆全  叶林秀  阎劲松 《临床荟萃》2006,21(18):1312-1313
目的探讨妊振糖尿病(GDM)孕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0例GDM、32例正常妊娠及22例非妊娠妇女血浆vWF浓度。结果与非妊娠对照组相比,正常妊娠组空腹血浆vWF浓度明显升高,GDM组血浆vWF浓度又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及非妊娠对照组[(329.43±83.67)%vs(205.14±49.25)%vs(108.62±37.5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GDM孕妇存在较正常孕妇更为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血色病(hemochromatosis)是一组铁代谢紊乱所致的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铁沉积于体内,引起脏器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障碍。1957年以来血色病国内报道约100例,经肝活检确诊病例仪14例,出现继发性精尿病5例。今报告一例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3岁,因恶心、呕吐、尿少3 d入院,既往有1型糖尿病史10年。入院体检:T36.8℃、Bp12/9 kPa,精神萎靡,表清淡漠,皮肤弹性差,巩膜不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0次/分,节律齐;腹平坦,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剑突下轻压痛,反跳痛阴性,肝脾不大,Morphy’s征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下及血糖良好控制4个月后晨8时、下午4时和午夜0时的血清皮质醇(F)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治疗前、后皮质醇昼夜节律基本存在;高血糖状态下,晨8时、下午4时和午夜0时皮质醇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糖良好控制4个月后病程短、无慢性并发症者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病程长、有慢性并发症者皮质醇未能良好恢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程度上存在皮质醇分泌功能紊乱,应动态观察其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枸杞瘿螨虫瘿形态结构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枸杞瘿螨种群预测和田间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与显微解剖方法研究枸杞瘿螨虫瘿形成的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和种群数量。结果:虫瘿形成初期外观呈黄绿色,体积增加迅速,螨量增长缓慢;虫瘿成熟期外观呈黄褐色,大小变化不明显,螨量呈指数增长,成螨开始迁移;虫瘿衰亡期外观呈黑褐色,干枯破裂,大量成螨迁移。虫瘿形成过程中显微结构变化表现为:叶部虫室周围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正常分化受到抑制,形成数层排列紧密,性状相似的近圆形薄壁细胞,细胞内的叶绿体减少。结论:枸杞瘿螨虫瘿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变化与种群动态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枸杞瘿螨种群预测和田间防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5岁。因头昏、乏力、纳差1年,加重1个月于2008年11月入院。曾在当地查脑部CT无异常,几天后自行缓解。上述症状间断发作,于2008年9月查肝功能异常,收治我院传染科。入院后查Hh 61g/L,PLT25.8×10^9/L,骨髓活检示增生极度低下,磁共振发现垂体部0.8cm×1.1cm异常肿块影,诊断为慢性乙肝,垂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护肝、输血、铁剂等治疗15d出院。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8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41例,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析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病程:≤1年与>1年,腹肌肌力≤3级与≥4级骨密度值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骨密度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程、腹肌肌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骨密度值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的关系不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