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儿童骶尾部畸胎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骶尾部畸胎瘤早期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儿童骶尾部畸胎瘤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个月以内无恶性畸胎瘤患者,1~3岁患者恶性畸胎瘤达70%。良性畸胎瘤经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恶性病例经手术及化疗在术后1~3年死亡。良性畸胎瘤如第一次手术未完整切除,也可恶变。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彻底手术切除包括尾骨在内的病变组织及卫星病灶是避免恶变、彻底治愈儿童骶尾部畸胎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大鼠脑内P物质基础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及不同强度的电针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SP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及电针大鼠下肢足三里穴位后24 h大鼠脑内SP表达的变化。结果:SP在大鼠脑内许多部位均有分布,电针能引起大鼠脑内许多部位SP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结论:SP在大鼠脑内的广泛分布提示其可能对机体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电针可能部分通过SP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出肠重复畸形新的分型方法,以利于早期的临床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肠重复畸形268例;肠梗阻型37例,腹块型58例,腹膜炎型49例,出血型52例,异住开口型16例,其他56例。结果全部经手术治疗,死亡5例(占1.8%),多因中毒性休克,按此分型,使诊断率提高到60%以上。结论该临床分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对治疗和预后判断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背景速激肽广泛地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针刺的信息要经过许多神经递质或调制物质的转递才能产生镇痛效果,有关针刺引起脑内速激肽变化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内前速激肽原(preprotachykinin,PPT)A 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用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30只进行实验.大鼠体质量220~250 g,由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清洁级.干预在电针大鼠下肢"足三里"穴位后,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电针穴位后24 h大鼠脑内PPTA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尾壳核、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及导水管周围灰质PPT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尾壳核、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及导水管周围灰质PPTA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高(分别是11.20±2.56,10.63±2.57,6.52±1.12,8.16±1.82,7.351±1.59),刺激强度为5 mA的强电针组上述部位PPTAmRNA表达(分别是16.56±3.31,15.66±3.03,10.20±2.88,12.13±2.86,12.16±2.44)比刺激强度为1 mA的弱电针组(分别是13.38±2.48,12.83±2.86,8.33±1.76,10.00±2.58,10.12±2.37)高.结论电针能引起大鼠脑内一些部位PPTAmRNA表达的增高,速激肽的合成增加,因而可能对机体许多功能的调节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5.
儿童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隐匿性阴茎的发病因素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总结5年来32例隐匿性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茎浅筋膜发育异常,22例患者行阴茎海绵体松解牵拉术,10例行Maizels术。术后随访4个月~5年,3例术后出现龟头及包皮缘水肿,经温盐水坐浴及理疗于手术后1月内消退渐恢复正常。1例术后海绵体部分回缩。31例患者手术后龟头显露良好,阴茎较术前平均延长2.2c(m勃起状态)。结论:隐匿性阴茎的形成与先天性阴茎浅筋膜发育异常有关,彻底解除皮肤浅筋膜纤维索带,将阴茎根部白膜牢靠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生殖细胞肿瘤(GCT)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GC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5月至9岁,其中卵巢肿瘤14例,睾丸肿瘤6例。结果:2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5年,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脾脏及肝脏先后出现转移灶,已再次手术。10例恶性卵巢肿瘤术后行PEB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小儿GCT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腹痛、腹胀、下腹部、盆腔及睾丸包块为首发症状。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组织级别有关。分期越早、级别越低,患者预后越好。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需要化疗或放疗,定期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P前体前速激肽原mRNA(PPTAmRNA)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先天性巨结肠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了PPTA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及"正常"对照患儿结肠组织的表达。结果:无神经节细胞的巨结肠狭窄段PPTAmRNA无表达,扩张段与"正常"对照PPTA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移行段PPTAmRNA表达较扩张段与"正常"对照减少。结论:PPTAmRNA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巨结肠症与结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肽能神经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后尿瘘发生的原因,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168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发生的21例尿瘘的产生原因。采用"U"形皮瓣多层覆盖法进行修补。手术后适度加压包扎,采取措施保证尿液引流通畅。结果:尿道下裂手术后发生尿瘘的原因主要有:取材时血管蒂游离不当,致使皮瓣血液供应差;尿液引不通畅,致使缝合创面过早浸泡尿液导致感染;远端尿道狭窄,排尿时尿道内压力过高,致吻合口裂开;缝合材料质量差;技术不成熟。采用多层覆盖手术尿瘘修补后,该组有1例多发尿瘘术后再次发生细小尿瘘,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尿道下裂手术发生术后尿瘘的主要原因是取材时血管蒂供血不足和尿液转流不通畅。感染因素和修补器材也不可忽视,术者应选用自己熟悉的成熟术式进行尿道下裂修复术。采用"U"形皮瓣多层覆盖尿瘘修补术效果良好。尿道下裂手术后尿瘘修复手术中,修补成功的关键在于游离充足的血运良好的皮瓣、多层次的缝合和良好的术后尿转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4例小儿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4—5mm套管,腹压10—12mmHg。解剖性肝左叶切除在肝外游离结扎肝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超声刀离断浅部肝实质,深部用CUSA解剖出管道、Ligasure凝切,线型Endovascular离断肝静脉。非规则性肝切除不阻断或解剖肝门。切除标本套袋后经扩大的脐部或下腹部Trocar切口取出。结果男女各2例,年龄3个月至4岁,手术时间100~340min,出血量20一200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肝肉芽肿患儿随访6年未发现其他部位肉芽肿,肝血管瘤随访5个月无症状。2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1例正在化疗中,另1例采取观察随访。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小儿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头颈部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年至2016年6月21例头颈部动静脉畸形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9例, 年龄559岁, 平均19岁.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临床反应和动脉造影或增强CT病变血流的消除程度来评估治疗效果.详细记录治疗并发症.结果 治愈6例 (29%) , 好转12例 (57%) , 无效2例 (10%) , 进展0例, 失访1例 (5%) .7例 (33%) 患者出现一种或多种并发症, 皮肤坏死5例 (24%) , 张力性水泡3例 (14%) , 周围神经损伤3例 (14%) .所有并发症3月内康复.未出现不可逆组织坏死和永久性功能损害.结论 无水酒精硬化为头颈部动静脉畸形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存在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每1次治疗前应进行多学科系统的评估和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