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Adie瞳孔临床上又称之为强直性瞳孔、精神性瞳孔强直,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瞳孔运动障碍,可能的原因是睫状神经支中的副交感神经元缺失导致了去神经增敏状态。该病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科近8年来门诊及会诊的10例Adie瞳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及机理.方法 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进行HBoV分离及培养,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HBoV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进行研究,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HBoV在细胞中转录产物mRNA,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 将含有HBoV阳性痰液标本无菌接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出现2例致使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电镜观察在细胞质中散在六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18~26 nm之间,大部分是20nm.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与预期结果相符是295 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BoV序列比较,核苷酸同缘性99%,氨基酸同缘性100%.结论 HBo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HBoV致病性及免疫应答谱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并应用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方法.方法 选择WU多瘤病毒的VP2基因作为检测的目标基因,设计FQ-PCR引物和检测探针,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评价;应用该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收集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咽拭子846份及血清标本846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本研究建立FQ-PCR检测方法,质粒标准曲线的方差系数为0.998,灵敏度可达到50拷贝;应用该方法检测700份痰液标本,检测到7例阳性标本,146份咽试子标本中未检测到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1.00% (7/700),846份血清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FQ-PCR方法可以特异、快速、灵敏地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WU多瘤病毒进行定量检测;痰液标本较咽拭子或血清标本更适用于WU多瘤病毒感染的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性,旨在为指导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55份51名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自愿者不同阶段服药的临床标本及145份HBV DNA阴性血清耐药突变,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一年药物治疗10名患者产生耐药突变,耐药率19.6%(10/51),产生突变阳性标本病毒载量>105拷贝/ml.药物治疗后产生突变>6个月.10例突变病毒株中,552密码子处突变9例,528密码子处突变3例,密码子555中未发现突变.5例血清存在混合感染,其中4例为野生型病毒与突变型的混合,野生型病毒所占比例皆在40%以下.1例血清出现在(4,4)位点的密码子ATT与(3,3)位点密码子TTG两种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病毒并行产生同步增长.(3,3)突变类型首次报道.结论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易产生耐药,产生耐药病毒载量>105拷贝/ml.主要发生在YMDD区,且存在两种突变类型病毒的混合感染,以上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ho激酶2(Rock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ST组)、对照组(CON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XM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BUD)4组,每组12只。用改良卵白蛋白进行致敏和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Rock2蛋白质表达和原位杂交法测定TGF-β1 mRNA表达。结果:BUD组和DXM组大鼠病理变化较哮喘组明显减轻。哮喘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多形核粒细胞(PMN)和淋巴细胞(Lym)百分率均显著高于CON组(P﹤0.01),巨噬细胞(M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BUD和DXM组中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Lym百分率低于哮喘组,Mф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哮喘组肺组织中Rock2及TGF-β1 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BUD和DXM组(P﹤0.01),而BUD、DX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Rock2和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糖皮质激素干预可降低Rock2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77-881]  相似文献   
7.
小儿人博卡病毒感染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检测方法与小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小儿人博卡病毒感染的诊治技术。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患者鼻咽部抽取物、咽拭子和血清标本中的人博卡病毒DNA及特异性抗体,并全面分析感染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测,同时做远期随访。结果 24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中检出人博卡病毒DNA阳性7例,阳性率为2.92%,其临床表现以高热、阵咳为主,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和血生化指标大多正常。X线胸片表现无特异性,远期随访心肺功能良好。结论 人博卡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是灵敏、特异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IF-1α、TGF-β1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治疗组(布地奈德组).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HIF-1α、TGF-β1的表达情况,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气道及肺实质无异常改变,细胞结构完整;哮喘组大鼠气道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及分泌物充塞,形成黏液栓,气道上皮细胞损伤、脱落、基底膜增厚且形态不规则、平滑肌肥大增生;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气道腔内无明显分泌物,其它症状亦较哮喘组明显减轻.哮喘组细胞总数及EOS、PMN、Lym计数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φ计数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细胞总数及EOS、Lym计数比例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Mφ计数比例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大鼠肺组织HIF-1α及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布地奈德组HIF-1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HIF-1α及TGF-β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大鼠肺组织中HIF-1α与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HIF-1α及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两者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干预可以降低HIF-1α及TGF-β1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9.
婴儿结核性脑膜炎13例误诊分析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317500)刘亚平,郑昌华,林峰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仍是我国常见病。婴儿结脑病情重,预后差,且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84年1月~19915年12月间收治的13例婴...  相似文献   
10.
人博卡病毒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性及机制.方法采用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感染健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病毒空蚀斑、红细胞吸附抑制及免疫荧光测定.结果 75%感染细胞变圆并堆积成葡萄状,伴随有坏死、破碎、脱落.病毒蚀斑测定出典型"猫头鹰眼"现象.红细胞吸附实验观察到90%以上红细胞附着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荧光检测出在细胞核内具有典型荧光块.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可用于分离HBoV,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导致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人博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