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郑怀林 《陕西中医》1997,18(1):44-45
<正> 武之望,明朝末年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陕西临潼县武屯,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学者,居官治军皆有能名,其医学著作有《济阴纲目》、《济阳纲目》、《疹科类编》(以上三部书皆存),《医帜》(佚),因此又是一位著名医家。其学术思想内容博大深邃。本文仅对其中有关人体发生学思想作以初步探讨。 1 调经种子 受孕怀胎本是夫妇双方结合的结果,可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偏激地认为不能生育责在女方。而武之望在《济阳纲目·种子》中指出:“凡孕子在男女之气血冲和”。  相似文献   
2.
明王朝封分了诸多地方王 ,在各王府中设有良医所 ,其医事亦颇具特点 ,不少名医被诏聘为王府良医 ,或于王府从医。明代被封到西安的是秦王 ,从现存有关秦王府的医药文献和文物三则史料中 ,可管窥明代秦王府医事状况之一斑 ,从而探知明代王府医学和地方医学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作用 ,这对于研究明代医药学术和对中医临床工作不无裨益。1.秦府良医正王履王履 (公元 13 3 2~ 13 91年 ?) ,字安道 ,号畸叟 ,又号奇翁、抱独老人 ,元末明初江苏省昆山县人。博学多能 ,尤志于医学 ,早年从师朱丹溪 ,尽得其医术。明代洪武年间 (约13 63~ 13 91年 )…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传统医药文化交流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一、唐代及以前据越南史书记载:远在公元前257年,中国有个叫崔伟的医生,曾在越南治愈了雍玄和任修的虚弱症,并著有《公余集记》一书行世。公元二世纪,越  相似文献   
4.
小资料     
<正> 〔孙真人〕即孙思邈。宋徽宗时曾封他为“妙应真人”。世人认为他修养高深,知识渊博,故誉之为“孙真人”。〔药王〕民间多称孙思邈为药王。据史载,耀县的药王山、太白山的药王池,曾是他当年居住活动过的地  相似文献   
5.
<正> 古罗马曾是医药文化兴盛的国家,自日耳曼族人侵并摧毁西罗马帝国后,医学的中心转移到东罗马帝国(中国史书称其为“大秦”、“拂菻”等),医史上称这一时期的医学为“拜占廷帝国时期的医学”。其医药学术及诊疗经验对中东和远东地区的医学也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仅以“悖散汤”为例,来管窥中外医药文化交流传播之一斑。据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养老食疗》记  相似文献   
6.
<正> 本次会议经过一年多筹备,于1982年10月15日在省卫生厅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我省医史界的专家、教授,大批中青年医史教研人员和医史爱好者,以及军队系统和外省代表共50余名,省、卫生厅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勉励。会上交流医史论文42篇,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先秦秦汉医史。讨论了殷墟卜辞中的医药卫生记载、秦代医史、东  相似文献   
7.
新密市地处中州腹地,位于中岳嵩山东麓,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平原,物华天宝,气候湿润,尤适人居.素有美名的溱洧二水,几乎成了新密市的雅称.从远古盘古的神话传说,到炎黄创世的史诗,再到夏商周三代史,华夏文化的垂直代谱在此一脉相承,这与考古发现的那个时代的文物胜迹交相应证.  相似文献   
8.
陕西远古医史探源及发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怀林 《陕西中医》2008,29(5):616-617
中国医学是多元一体的,陕西医史是中国医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地理形貌南北长而东西伸缩,宛如一把金钥匙置于北纬约30°~40°这一文化发祥带上.当中国远古医药文明史拉开序幕之时,陕西率先在医药文化的大平台上,演绎了一出医药创世的医史活剧.  相似文献   
9.
<正> 《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为元·忽思慧所撰。忽思慧(生卒年月及医学事迹不详),蒙古族人,元仁宗延佑年间(1314—132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学识渊博,精勤不倦,熟谙蒙汉两种医学和营养学。《饮膳正要》元天历三年(1330年)初刊于世,迄今已有660余载。本书早年传去日本,我国明清两代又多次翻印。现存的版本有明经厂刊大字本,涵芬楼影印景泰刊本、商务印书馆铅排本、198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蒙文本、1985年3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刘玉书校点本等。《饮膳正要》的内容与特点全书三卷,首卷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聚珍忌馔5篇。三皇圣纪篇分别叙述了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的生平业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养生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也为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和风俗的融汇创造了条件,这些对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进步曾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风俗习尚与医药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亦强调风俗习尚不都是科学的,有时甚至是迷信的,或是反科学的,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却是医药卫生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