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于1997年渐感左胫骨上端间歇性疼痛,无明显规律和诱因,同时发现在胫骨内侧距胫骨平台 4 cm处隆起一质硬包块,到当地医院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骨巨细胞瘤。1998 年 5 月到我院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约6 cm×5 cm×10 cm大小,骨皮质破坏,骨膜尚完整,可见大量鱼肉样坏死组织,彻底刮除病灶并行植骨术,术后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骨膜骨肉瘤,再予顺铂化疗 1 个疗程出院,出院后一直未来复查,也未作任何治疗。2000 年底切口下骨质又渐隆起,无痛,增长缓慢,于 2002 年 10 月 17 日再次到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肺、脊柱、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新定义的肩部影像学参数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肩部影像学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连续35例含主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Lenke 1型21例,Lenke 2型14例,主胸弯Cobb角平均(48±7.3)°,上胸弯Cobb角平均(21±4.5)°.均拍摄自然站立位脊柱X线片及肩背部外观照,量取肩部影像学参数T1倾斜角、锁骨角、锁骨胸廓交点差、喙突高、锁骨差1、锁骨差2,及两个肩部外观参数临床肩高1、临床肩高2.对肩部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探讨锁骨差1、锁骨差2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结果]除T1倾斜角外,所研究的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显示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仅有锁骨差1与临床肩高2、锁骨差2与两个外观参数有较高的相关关系(r>0.80),其中锁骨差2与临床肩高2显示最强的相关关系(P<0.01,r=0.97);临床肩高2较临床肩高l与肩部影像学参数显示更强的相关性.[结论]肩部影像学参数锁骨差2可以更好反映临床外观肩高,参考影像学资料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患者的部分肩部外观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体射频消融术应用在椎间松解及其自然转归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12只2.0~2.5月龄的健康雌性山羊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体消融组(消融组,n=6)和传统胸椎椎间盘切除组(传统组,n=6)。每只动物均处理中段6个胸椎椎间盘(T_5/T_6/T_7/T_8/T_9/T_(10)/T_(11)),光镜下分别比较2种术式术后即刻和术后12周自然转归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消融组术后即刻椎间盘组织(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基本被去除,仅在软骨终板和骨性终板交界处残留一薄层软骨终板,表面光整,厚度均匀,周围组织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传统组术后即刻纤维环、软骨终板有不同程度的剩余,骨性终板无明显破坏,松解面凹凸不平,刀痕周围的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消融组术后12周显微镜下见椎间残留有部分薄层软骨终板已被不同程度的钙化,椎间前后缘融合稍差;椎间中部被大量成纤维细胞连接,软骨细胞增生更加明显,椎体骨小梁和终板下骨小梁之间无明确的界限,潮标前移变薄。传统术后12周显微镜下见软骨终板大部分消失,仅在近椎体后缘残留;终板下骨小梁排列不规则,上下终板下骨小梁之间未呈连续性生长,而是被大量由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组织连接,其中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上下潮标不对称并前移。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消融术行椎间准备可以较好地去除软骨终板,处理后的终板面较传统组光整,且对周围健康组织影响小,和传统组都能获得早期的椎间融合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三维CT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肺容积、肺高度、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和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变化,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后肺容积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09年4至2013年8月,共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21例;年龄11.3~18.0岁,平均15.7岁。Lenke分型:Ⅰ型19例、 Ⅱ型4例、 Ⅲ型7例。Risser征:3级11例、4级7例、5级1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左右进行脊柱三维CT扫描,CT扫描时患者仰卧位并保持深吸气末期。将所有CT扫描的资料导入工作站,利用Syngo软件分别测量肺容积、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左侧肺高度为(21.4±2.6)cm,术后为(22.6±2.5)cm;右侧肺高度手术前为(21.9±2.1)cm,术后增加至(22.7±2.7) cm。术前的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为(232.9±43.6) cm2,术后减小至(223.1±38.4) cm2。左侧肺容积、右侧肺容积、总肺容积以及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手术前后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左肺高度、右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的改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Lenke分型、Risser征、主胸弯的矫正率以及胸椎后凸的矫正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即刻发生了肺形态的变化,但术后即刻肺容积没有变化,仅表现为肺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的相关影像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术前肺功能检查、胸部CT扫描资料完整.分析肺功能结果与站立位全长X线片Cobb角、顶椎偏移、椎体旋转分度(Nash/Moe法)、顶椎肋椎角差值、矢状位T5-12后凸角和胸段累及椎体数目之间相关性.结果 患者年龄平均14.8岁,Cobb角平均52.8°;主弯Cobb角与术前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顶椎偏移与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呈明显负相关;站立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分别与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Bending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与肺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呈负相关;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患者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数值,比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患者有减少(P<0.05).结论 术前站立位主弯Cobb角愈大,主弯顶椎偏移增大,站立位以及Bending位顶椎凸凹侧肋椎角差值增加,肺功能下降.近胸弯≥30°组较之<30°组,胸段累及椎体数≥7个组较之<7个组,肺功能数值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不同型号、不同数量记忆合金加压钉矫正山羊脊柱侧凸模型效果的比较,探讨其调节脊柱生长的最佳干预方式。方法20只山羊用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成模后解除拴系,随机分为4组(n=5)进行处理:3个治疗组行开胸手术,将相应型号的Staple钉植入椎体凸侧,对照组仅解除拴系。术后定期摄胸椎X线片,比较Cobb角变化。结果3个治疗组术后即刻矫形效果明显(P〈0.01),且侧凸的Cobb角随时间减小。各治疗组的有效矫形角度(矫形术后即刻Cobb角-术后2个月Cobb角)均较对照组大(P〈0.05),其中双排单间隙钉组的有效矫形角度最大,数据也较集中,但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Staple钉的植入方式均可以有效的矫正脊柱侧凸,且矫形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尚未完全明了。文献报道曾有多种方法试图建立脊柱侧凸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系统用药建立,另一类通过对神经肌肉骨骼系统进行局部手术建立。目前已有几种用药方式建立了脊柱侧凸动物模型。Duraiswami(1952年)和Ingalls(1957年)发现一些诱变剂用于孕期动物可以建立脊柱侧凸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最佳途径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2、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在毕业实习不同时期进行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各年级学生毕业考试中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满意度。结果毕业考试中,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内科、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除2002级学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内科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能取得与内、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同样的效果。值得推广,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山羊脊柱侧凸椎体的矫形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山羊的椎体矫形度,探讨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可行性.方法: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雌性幼年山羊侧凸模型.建模8~10周后山羊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山羊均取出后路拴系物,治疗组取出栓系后凸侧行前路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术,对照组不作处理.继续观察8~13周,定期摄X线片,记录Cobb角.处死前第18天和第3天分别给予土霉素和钙黄绿素以标记生长板的骨化前缘.处死动物后完整获取顶椎上椎间盘以及两相邻的生长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不脱钙切片;荧光显微镜下测量两荧光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分别计算椎体两侧生长板的生长率,并根据生长率差异计算记忆合金U形钉对椎体的矫形度数.结果:在治疗期内,治疗组Cobb角矫正19.2°±8.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凹侧生长板生长率为(3.27±0.96)μm/d,明显大于凸侧记忆合金U形钉置入侧(1.84±0.52)μm/d(P<0.05);对照组凹侧生长率为(2.83±0.61)μm/d,凸侧为(2.96±0.77)μm/d,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合金U形钉对顶椎的椎体矫形度平均为0.017°±0.006°/d,同主弯整体矫形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2=0.941,P=-0.006),其在整体矫形中占13.18%.结论: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能够对椎体产生有效的椎体矫正角度,以达到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