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床资料表明,癫癎状态中选择性易损伤区为海马CA1区,为了解癫癎发生与海马CA1区损伤的关系,笔者通过戊四氮致癎大鼠模型研究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2.
不同阶段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定量肌电图(EMG)表现,寻找早期诊断ALS的敏感电生理指标。方法对60例ALS患者进行定量EMG检查,分析不同阶段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Ps)多相参数、自发电位和大力收缩募集相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阶段ALS EMG表现不同,从最早期阶段到最后阶段可分为N0~N56个连续的电生理阶段。N2期MUPs的时限、波幅、面积、运动单位指数(SI)、多相波数值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01),N0、N4期MUPs部分多相参数数值明显升高(P<0·05);自发电位在病变的各个阶段均可见到,以N2~N5多见,分别为63·6%、83·0%、91·2%、100%。结论ALS患者早期阶段如出现自发电位,即为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特征表现;定量EMG检查中运动单位面积和波幅增大是其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改变,探讨戊四氮(PTZ)致癎大鼠癫癎(EP)后脑组织的损坏情况.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0)及实验组(n=40).A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腹腔注射PTZ 50 mg/(kg·次).根据EP发作分级,0~1级7只,为B组,立即取脑;2级以上33只,于EP发作后0 h(C组,n=10)、6 h(D组,n=11)、24 h(E组,n=10)、72 h(F组,n=2)取脑.取躯干血后分别取海马、中脑、纹状体和额叶皮质.采用酶标法测血清和各脑区NSE值;以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NSE表达.结果EP后各脑区和血清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既使无EP大发作,但有兴奋症状的大鼠上述区域和血清NSE亦高于对照组.动态观察EP后不同时间段,发现中脑NSE在EP后6 h达到高值,余脑区EP后即达高值,后出现下降,提示额叶、海马和纹状体神经损伤在前,而中脑神经损伤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P大发作后海马NSE表达明显增加,EP后72 h与对照组相似.结论EP发生后NSE明显升高,尤其是海马区,表明EP可造成大脑神经细胞的损坏.  相似文献   
4.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是一种定量估计支配同一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的数量的神经电生理方法,由Mccomas于1971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此后该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基于这一原理建立了多种技术。通过测定有功能的运动单位(MU)的数目,有助于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神经传导和F波的变化以及单纤维肌电图(SFEMG)的异常,探讨定量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多项参数对ALS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LS患者60例和体检的健康者55例(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定量肌电图检查和常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测定。结果:MUP参数对ALS诊断以面积、时限、大小指数最敏感;多相波敏感性较差;自发电位敏感性小于MUP参数。ALS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延长和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F波出现率下降与肌萎缩有明显关系,ALS在SFEMG表现为颤抖增宽和出现阻滞,纤维密度明显增高。结论: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检查可在无明显临床症状时即发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对ALS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表明,癫病状态中选择性易损伤区为海马CA1区,为了解癫癎发生与海马CA1区损伤的关系,笔者通过戊四氮致癎大鼠模型研究海马CA1区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肌肉疾病,因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相似文献   
8.
托吡酯(TPM)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的抗癫癎药,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吡喃果糖氨基磺酸酯,具有阻滞Na+通道,增强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阻断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兴奋作用,影响Cl-膜运转及Ca2+通道阻滞的多重作用机制.众多临床试验表明它对于儿童和成年患者的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癎、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癫癎、少年肌阵挛癫癎以及Lennox-Gastant综合征有效,能有效地控制癫癎发作[1-3].近来其对癫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就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研究的讲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经过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确诊为OSAHS,并经心脏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1例,随机分为两组,即nCPAP治疗组(共11例)和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缓释片0.2,每晚一次,共10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PSG及肺动脉压力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经过3个月的正规治疗后nCPAP治疗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缺氧时间、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24.8±6.6)mmHg∶(35.1±4.5)mmHg)],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nCPAP治疗能显著减少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显著改善睡眠时的低氧状态,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意义。方法:予超声多普勒对OSAHS患者52例进行肺动脉压力检测,并检测血浆ET-1、VEGF水平。结果:OSAHS合并肺动脉高压组的血浆ET-1、VEGF浓度显著高于无合并肺动脉高压组(P<0.01)。肺动脉压力与血浆ET-1(r=0.699 4,P=0.000 3)、VEGF(r=0.513 5,P=0.014 5)呈正相关。结论:ET-1、VEGF在OSAHS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