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妊娠晚期患戊型肝炎(HE)的患者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病死率高,且有发生死胎、流产和早产的危险。为探讨妊娠期患戊型肝炎妇女的胎儿是否被垂直传播,我们对围产期死胎肝脏进行了HEV标志物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利用荧光染料7~AAD检测细胞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技术。方法:利用7一AAD和PI两种荧光染料标记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G0/G1期、S期和G2/M期的DNA含量,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显示:用7一AAD和PI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呈现完整的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含量为73.2%±1.93%、73.9%±1.79%,S期细胞含量为23.6%±1.04%、22.6%±1.50%,G2/M期细胞含量为3.2%±0.28%、3.5%±0.21%,两种标记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文探讨的7-AAD染色检测DNA含量法与常用的PI标记法相比较结论一致,且操作上更为简单快捷,是—种值得推广的DNA周期分析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的研究从病原 ,发病机理 ,诊断和治疗 ,预防均有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疗效尚不尽人意 ,二十年代后期开放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步入临床 ,拉米呋定至 1999年国外基本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累积病例达 30 0 0例以上 ,我国先期临床试验已完成 30 0多例 ,我国和美国同步上市。国内在“拉米呋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6,2 ] 的推动下 ,全国普遍开放应用。我院自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3月累计病例共 2 2 2例 ,3~ 6月疗效显著 ,口服方便 ,副作用极小 ,而停药后反跳及变异株的出现致耐药的病例表现也较突出 ,现对用药中的问题提出讨论。1 …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均可通过胃肠外途径传播,具有相似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共感染或重叠感染。本文采用ELISA和PCR方法初步探讨不同血清学感染模式中HBV和HCV的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1995年8月至1997年8月本院传染科和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诊断按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标准。共计348例,其中汉族197例,少数民族151例,男女之比2.8:1,平均年龄37.2±4.8岁(19~70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HBV疫苗和/或HBIG接种  相似文献   
5.
赵素元  邹林樾 《上海医学》1996,19(5):284-286
套式PCR和地高辛探针检测HEVRNA对比研究新疆自治区医院传染科赵素元,邹林樾,杨忠礼,仲英娜戊型肝炎诊断试剂发展很快,血清抗体检测虽用于临床但不能代替病毒诊断。目前检测病毒核酸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实验方法多用PCR。地高辛(DIG)探针斑点杂交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灰旱獭感染HBV的传代实验。方法 对人工饲养两个月后的健康、HBV本底阴性的灰旱獭,接种含HBV—DNA的人血清,接种后1—4周(每周),2—8个月(每月)查HBV—M—ELISA法,HBV—DNA—PCR—ELISA,AU/AST检测同步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用产生应答的阳性血清同法依次进行第二代、第三伏实验。结果 第一、二代血清和肝组织炎症反应均为阳性,第三代血清无应答,但肝组织呈现炎症反应。结论 初步证实灰旱对HBV攻毒、传代成功。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抗HEV ELISA方法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病期抗HEVIgM/IgG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拟建立的线性函数方程均成立(P<0.01),并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P<0.01),同一指标不同病期两直线相关系数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预报精度和残差分析表明,急性期抗HEV IgM和恢复期抗HEV IgG变异程度相对较低,预报精度较高,故两者更具有较大临床和流行病学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产儿死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后胎儿宫内感染和死亡原因。方法对17例患重症戊型肝炎的孕妇和娩出的18例新生儿,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母血和脐带血抗-HEVIgM/IgG,同时查新生儿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查肝内戊型肝炎病毒抗原(HEVAg),用地戈辛(DIG)探针标记HEVcDNA23qbp片段进行原位杂交查肝内HEVRNA。结果母血抗-HEV、IgM/IgG均阳性,脐带血仅抗-HEVIgG阳性,肝组织以变性、炎变为主,新生儿肝内HEVAg阳性率77%(10/13),HEV-RNA阳性率62%(8/13)。结论HEV存在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血症与抗体型别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杨忠礼邹林樾马明睿徐恩杰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ELISA和肝功能试验同步检测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制订的诊断标准,诊断的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抗HCVI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