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邹军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31-3732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在rhEPO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亚铁口服,试验组在rhEPO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蔗糖铁静滴。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每月监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试验组在改善患者Hb、Hct、Ret、SF、TSA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前后ALT、AST、C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h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川芎嗪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N-乙酞-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B2微球蛋白(J32-MG)、IV型胶原(CⅣ)水平和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胶原(Col Ⅲ)、尿素氮(BUN)水平,同时测定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尿NAG、RBP、α1-MG、G2-MG、CIV水平和血清HA、LN、PCBI、ColⅢ、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及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调节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液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提高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有效促进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瑞替普酶组)和观察组(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总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效果较佳,安全性也较高,综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肾盂肾炎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探讨其在慢性肾盂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分别进行MDCT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IVP)以及双肾彩超检查,并选取同时期内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由两位不同年资的影像学医生进行分别评价.结果 两位医师对病例的诊断一致性高(K=0.81,P<0.05).另外,MDCT增强扫描较IVP、彩超在肾实质凹陷征,肾盂壁增厚、强化及肾盏轻度变形等方面的诊断率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 MDCT能够清晰观察到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脏形态的改变,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EPO(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EPO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TNF-α、IL-6指标无明显变化,组内差异不大,>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TNF-α、IL-6指标有明显变化,组内差异较大,P<0.05,比较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w、8w后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没有较大改变(>0.05);治疗8w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明显提高,组内差异较大,P<0.05,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EPO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可有效降低其炎症因子,抗炎作用较为明显,可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予以有效控制,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