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灸治疗哮喘188例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针炙治疗哮喘1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正> 哮喘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尽管祖国医学几千年来对本病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难得的宝贵治疗经验,然而,从古迄今,对其病因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是一位针灸与药物并用的医学家,其针灸学说源于《内经》,充实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自称“宿尚方术”,而“方术”即指“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在《伤寒杂病论》中,直接与针灸有关的条文达69条,其内容反映了仲景针灸学说的观点;论中明确指出的穴位有风池、风府、期门、巨阙、大椎、肺俞、肝俞、劳宫、关元等9个。他提出的针灸宜禁等,今日仍不失其指导意义。本文就其针灸学说,略加论述,权作初探。  相似文献   
5.
哮喘证治     
楼百层(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内伏之痰在肺,因外感风寒,或因饮食、情志,或劳累过度而诱发,尤与气候变化最为密切。此病反复发作,久延不已,不仅肺气大伤,而且影响心肾。根据本病发作和间歇的特点,针灸应掌握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治标:以针刺列  相似文献   
6.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两臂顽麻多为年老元气耗损,或内热灼伤阴血而经脉失养所致。针剌手少阴心经的少海、手阳明大肠经的手三里,二穴同用可以舒筋活络、消除两臂顽麻。半身不遂属于中风后遗症的偏瘫,针剌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上下配合,疏通气血,能使上下贯通而偏瘫可复。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胸中苦闷即胸膈气滞满闷,多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痰食郁结所致。针剌任脉的建里穴,可以健运消滞、和胃理气;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可以宽胸利膈,理气散结.两穴同用,可使胸膈痞满消除.心下悲凄即心气怯弱,悲哀忧愁.多伴有失眠、心悸怔忡、记忆力减退等.针剌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穴,可宁心安神,除愁消悲.  相似文献   
7.
本篇是以赋韵题材写成。其内容包括百种病症的治疗法则和配穴规律,故名曰百症赋.本赋内容包括从头面、躯干到四肢的百种病症,依顺序编写。如能熟读背诵,有助于了解针灸治疗处方配穴的基本规律,和临床应用。现将原文浅解如下:百症俞穴,再三用心.本赋叙述百种病症和一百五十多个俞穴,涉及而较广。医者要掌握治疗配穴规律,必须认真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用于临床。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囟会穴属督脉,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5寸处。玉枕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后头部,在脑卢穴的外侧1.5寸处。二穴都是治疗头疼的要穴。头风是指病程较久,时发时止的发作性头痛。针刺囟会、玉枕有促进血液循环,祛风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痛经痛经是指行经前、中、后小腹疼痛而言。行经前或经期中小腹作痛多属实症,但有寒凝和气滞的不同。寒凝为小腹冷痛喜暖,脉迟;气滞为小腹痛,伴有胸胁、乳房胀痛,脉多沉弦。经期后小腹作痛,多属虚症,小腹痛势绵绵喜按,伴  相似文献   
9.
历代许多医家对禁针禁灸问题均或多或少地论及,丙容纷杂,使后人在临床针灸治病时,不知以孰为是。但仔细研究,可发现禁针禁灸与多种因素有关,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文试图找出其中规律,并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气候与机体状态方面因素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身气血受自然界影响而发生变化。故《素问八正神明论篇》说:“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意即天气过于寒冷之时,人体血行凝滞,卫气内沉,不可针刺;气候温暖之时,血行润滑,卫气外浮,用刺不须迟疑。金元时期针灸家窦汉卿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针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1982年第4期后,收益非浅,特别是《百症赋浅释》(三),由于我的工作与其有缘,对该篇数读不厌.可能是由于编辑的失误,将195页左侧倒19行中的“阳陵、水分……”中的“阳”字错印,而应为“阴”字. 此外,对“五淋”的解释是否有误?望您转问作者.据多种教课书查阅,均认为五淋是“血淋、膏淋、热淋、石淋、劳淋”.以上所谈,若有不当之处,望加指教.巩县米河卫生院针灸室李小周小周同志:来信答复如下:1、“阳陵、水分……”中的“阳”应为“阴”字,是本人在眷写时不慎而把“阴”字误写成“阳”字,故应纠正。2、五淋的问题,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文献中的解释也不一样.(1)唐,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卷二十八15页中说:淋病、气淋、劳淋、石淋、血淋、卒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