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6个月.结果 8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并发子宫穿孔.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治愈73例(88.0%),有效8例(9.6%),成功率97.6%,复发2例(2.4%).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疗效高、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②方法 对120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1:1.93,主要发生于26~45岁年龄组,无业人员最多,排在首位为苯二氮卓类药物(BDZs),自杀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中毒药物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不相同;治疗方法采用洗胃、对症支持疗法、注射纳洛酮和氟马西尼等方法治疗;本组120例中,治愈115例, 3例转院,2例死亡.④结论 不断提高急诊医生对急性药物中毒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提高全民素质、关注弱势群体及构建和谐社会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5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损伤平面T10—L1,ASIA分级C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站立床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用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ASIA-LEMS),Berg平衡量表(BBS),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组ASIA-LEMS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WISCI-Ⅱ评分高于电动起立床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AM 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月经紊乱、性交痛、贫血及经期肛门坠胀感,31例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术前误诊19例,误诊率59.4%,误诊为子宫肌瘤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例。32例均行子宫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AM。术后随访6个月~5年,32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盆腔内未发现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结论AM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临床接诊有痛经表现,子宫增大、质硬或伴有触痛性结节患者时,要考虑到A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行宫腔镜检查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前3h未放置任何药物,观察组术前3h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4mg。观察两组宫颈软化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情况、疼痛程度、镇痛效果以及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程度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日常生活和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程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宫腔镜检查前,在患者阴道穹隆内放置0.4mg米索前列醇,能方便、有效地软化宫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拓扑替康、含铂联合化疗和其他单药化疗用于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 cancer,SCLC)患者二线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敏感复发SCLC患者接受二线化疗的疗效和生存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拓扑替康组、含铂联合化疗组和其他单药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80、4.07和1.93个月(P=0.007),二线化疗后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7、10.57和7.27个月(P=0.021),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69.2%和30.0%(P=0.03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一线化疗疗效(有效与稳定/进展:风险比为1.27,P=0.013)、二线化疗前体能状况评分(0~1分与2分:风险比为1.36,P=0.019)和二线化疗前肿瘤分期(局限期与广泛期:风险比为2.16,P=0.006)是二线化疗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一线化疗有效、体能状况评分为0~1分、二线化疗前局限期患者更能从二线化疗中获益。与拓扑替康和其他单药化疗相比,二线含铂联合化疗的PFS和O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随着高效低毒药物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有机会接受三线治疗,但目前三线的标准治疗除厄洛替尼外尚无其它选择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单药化疗、靶向药物与双药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患者三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15例IIIb期/IV期接受三线治疗的NSCLC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药组、靶向治疗组与双药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30个月、3.17个月和2.37个月(P=0.045),三线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0个月、10.40个月和7.87个月(P=0.110),III度-IV度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8.2%和68.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能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P<0.001)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既往无吸烟史(P=0.011)、PS评分0分-1分(P<0.001)和一二线治疗疗效获得疾病控制(P=0.044)是三线治疗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S评分较好、既往不吸烟和一二线治疗疗效疾病控制的患者在三线治疗中更能获益,与化疗单药或双药相比靶向药物组PFS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8.
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采用埃克替尼治疗的NSCLC 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埃克替尼125mg,每天3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其中25例患者接受脑部放疗。结果 31例患者颅内病灶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8%和83.9%,全身病灶的RR和DCR分别为38.7%和87.1%。接受埃克替尼联合脑部放疗的患者在RR上优于接受埃克替尼单药治疗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和DCR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PS评分、脑转移数目、埃克替尼治疗情况、脑部放疗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况均无关。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5个月(95%CI:4.787~8.213个月),其中EGFR突变型为10.1个月。PFS与EGFR 基因突变状况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皮肤干燥和腹泻,以1~2级为主。结论 埃克替尼对NSCLC 脑转移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病史及“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56名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及1605名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86%(2014:7.16%;2015:7.73%;2016:10.34%;2017:10.61%);共检测病原菌2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G-)178株(75.74%),革兰阳性菌(G+)49株(20.85%),真菌8株(3.40%)。G-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80株,34.04%),G+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7.66%);5种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株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占比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73.91%);感染部位最常见的为泌尿系统,占55.65%,其次为呼吸系统占20.87%,血液系统感染占8.70%;发生院内感染的疾病最常见的为脑卒中,占36.54%,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所有病种中以脊髓损伤的院感发生率最高,为63.08%;男性(OR=2.105,95%CI=1.440~3.076,P=0.000)、留置尿管(OR=4.629,95%CI=3.087~6.942,P=0.000)、气管切开(OR=2.427,95%CI=1.293~4.557,P=0.006)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60分(OR=13.455,95%CI=7.585~23.869,P=0.000)为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留置胃管(OR=0.312,95%CI=0.166~0.587,P=0.000)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院内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感染最常见。发生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种为脑卒中,而院感发生率最高的病种为脊髓损伤。男性、留置尿管、气管切开及ADL得分<60分等可能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as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CTTM)在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7月—2018年5月康复医学科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CTTM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医学生出科考核(理论笔试、操作技能实践)、教育环境DREEM(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量表评分及自制问卷调查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出科理论笔试及操作技能考核(康复评定)、教育环境DREEM量表中学习、学术及环境知觉及总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DREEM量表中两组实习生的教师、社交知觉得分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学实习生认为教学方法可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热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课程满意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CTTM教学法是临床医学生康复医学科临床实习带教的一种良好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