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F标记氟乙基胆碱的合成与动物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PET肿瘤显像剂18F-氟乙基胆碱(FECh).方法制备了FECh和18F-FECh,进行了放化纯、稳定性分析及生物实验.结果产物结构通过1H NMR谱的确认,采用手动和半自动合成装置完成标记,合成过程简便,收率稳定,放化纯>99%,稳定性好.18F-FECh的正常小鼠分布与文献报道的11C-choline相似,毒性较小;18F-FECh在荷瘤鼠的肿瘤部位有浓集.结论18F-FECh可以成为较好的肿瘤阳性显像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正电子核素标记的示踪分子参与活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PET,能够从分子水平反映活体的生理生化变化。PET作为目前核医学诊断和研究最先进的分子显像方法,已从临床应用推广到了小动物科学实验。近几年来,随着新的探测技术的不断涌现,专门用于小动物显像的PET扫描仪的各项性能日臻完善,它正逐渐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小动物PET将在药物寻找和开发、疾病研究、基因显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是一本世界范围内的权威性药学著作,有临床用药著作“圣经”之称,传承百年经典,历经120多年历史,是由英国皇家药学会汇集全球成千上万名医药学专家智慧精华造就的经典之作。该书容纳海量信息,全书逾1000万字,收录5500余种药物专论、128000种制剂、40700篇参考文献,涉及660余种疾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各国临床医(药)师用药的权威指南。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对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病人往往是在身上出现症状以后才会就医。但此时病人机体早就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一系列生化改变,这是人不能感知的,也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到。到表现出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医疗费用大大增加,而且治愈的机会也少了许多。作为医生,以往看病主要是靠经验,通过了解病人的症状,也就是从观察表型变异来推断病种,采取相应措施。现在还采取X线、B超、CT、MRI等影像技术,显示活体内部解剖结构、协助疾病诊断。但是这些影像技术只观察解剖结构的变化,并不能解释疾病的根源,因为疾病都起源于基因。患病本质上是基因的异常,最终导致人体组织器官损伤。人类正常的衰老和死亡,也受基因的调控。基因表达异常,继而代谢失常、功能出现障碍,最后才表现出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症状体征。只有从分子水平上去探索、发现病因,并查找及纠正基因异常之处,  相似文献   
5.
小动物PET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正电子核素标记的示踪分子参与活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PET,能够从分子水平反映活体的生理生化变化。PET作为目前核医学诊断和研究最先进的分子显像方法,已从临床应用推广到了小动物科学实验。近几年来,随着新的探测技术的不断涌现,专门用于小动物显像的PFT扫描仪的各项性能日臻完善,它正逐渐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小动物PET将在药物寻找和开发、疾病研究、基因显像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氯灭痛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氯灭痛(diclofenac)单次给药不同剂量和给药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诱导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ICR小鼠单次灌胃给药(50、100、200和300mg/kg),观察肝脏脂质过氧化、谷胱甘肽(GSH)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给药后的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300mg/kg组的最高值为对照组的1.9倍。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CSH)含量随染毒剂量加大和时间延长明显下降,最低值为对照组的34%。给药后肝脏MT含量明显升高,50mg/kg组的最高值达对照组的3.9倍。相关分析显示MDA与M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双氯灭痛能诱导小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损伤。MT诱导可能是对抗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碱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某些肿瘤,但是,其半数致死量较低,过量的秋水仙碱可导致消化道反应,肾、骨髓和肝的损害等[1,2].误食含有秋水仙碱的鲜黄花菜也会引起食物中毒[3].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巯基(-SH)的金属结合蛋白质,具有拮抗有害重金属毒性、抗电离辐射、捕获自由基、抗过氧化应激等功能[4].肝是MT含量比较丰富的器官.本研究利用MT基因敲除小鼠观察秋水仙碱对小鼠肝的毒性,为防治秋水仙碱中毒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苯并(a)芘对金属硫蛋白基因敲除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并(a)芘[benzo(a)pyrene, B(a)P] 对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 n, MT)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MT(-/-)]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用MT(-/-)小鼠和野生型小鼠[MT(+/+)]进行对照,50 mg·kg -1体重的B(a)P 一次腹腔注射染毒后,检测动物对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 lls, SRBC)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体液免疫指标为抗体形成细胞(plaque formation cells, PFC)数量.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为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 ty, DTH)的动物足跖厚度变化 .结果:MT(-/-)小鼠的脾脏重量在S RBC刺激后有明显增加,但在B(a)P染毒后被抑制.B(a)P染毒使MT(-/-)小鼠脾脏的的PFC 数明显减少,PFC抑制率达40.4%;而MT(+/+)小鼠没有观察到上述改变.B(a)P染毒对MT (-/-) 小鼠和MT(+/+)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的DTH未见明显影响.MT(-/-)小鼠和MT(+/+)小鼠的胸腺重量在B(a)P 染毒后都有减轻.结论:MT(-/-)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更易被B(a)P抑制.提示MT具有保护小鼠不受B(a)P体液免疫损伤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对金属硫蛋白缺欠小鼠微核及红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两种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二甲基苯蒽(DMBA)和苯并(a)芘(BaP)对小鼠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和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的时相影响以及金属硫蛋白的可能拮抗作用。方法:选用雄性金属硫蛋白(MT)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MT(-/-)]和野生型小鼠[MT( / )]。在DMBA和BaP各50mg/kg1次腹腔注射染毒后24、48、72和144h,观察动物骨髓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细胞发生率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DMBA和BaP均能引起两种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增加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减少。DMBA诱导微核发生的高峰在48h。在同种小鼠内DMBA诱导的微核细胞发生率大于BaP。在DMBA染毒48和72h后MT(-/-)小鼠的微核细胞率明显大于MT(+/+)小鼠,而在BaP染毒后两种小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DMBA染毒24h后MT(-/-)小鼠的红细胞数比染毒前明显减少。结论:在该研究 条件下,缺乏MT的小鼠的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更易被DMBA诱导和发生红细胞数量减少。提示MT具有一定保护DMBA所致遗传损伤和红细胞系统损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3-二苯-1,3-丙二酮(1,3-diphenyl-1,3-propanedione,DPPD)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ICR小鼠ig给予DPPD 4d,剂量分别为125,250,500和1 000 mg·kg-1·d-1,d4给予DPPD 0.5 h后,皮下注射CCl4染毒造模。染毒24 h后,内眦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留取动物肝脏组织,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测定肝脏组织内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PPD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中GSH含量及GSH/GSSG显著升高,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病理切片显示DPPD能够明显减轻CCl4对肝组织的破坏。DPPD与同等剂量的肝炎治疗阳性药物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的效果基本等同。结论:DPPD对CCl4诱导的小鼠中毒性肝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