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测定11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AFP、NSE、CEA、CA125、CA199、CA242、Cal 53、ferritin、free-PSA、PSA、及HCG)的水平.其中转移组88例,未转移组29例,并对其预后进行了随访.结果:转移组的阳性率为67.1%(59/88),显著高于未转移组27.6%(8/29)(P=0.0002);2年随访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死亡率为95.31%(61/64),显著高于阴性组55.56%(25/45)(P=0.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肺癌转移的指标,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仁华  伍建蓉  郑玲  谷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567-2568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培美曲塞5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常规剂量联合顺铂或卡铂或奥沙利铂,21天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3例(30%)稳定(SD)4例(40%),进展(PD)3例(30%),总有效率为30%,疾病控制率为7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贫血.结论: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邬仁华  郑玲  谷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12-2814
肿瘤的演变和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乳腺癌的手术、放化疗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成为限制化疗药物使用剂量、降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肿瘤治疗方面,祖国医学中的中药、针灸、食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放化疗敏感性产生积极影响,而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电磁场刺激反应最为敏感,特别是免疫系统.因此集针灸穴位刺激和磁场效应于一体的磁疗贴可提高癌症患者化疗后免疫力,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磁场对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乳糜样胸腹腔积液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乳糜胸、腹水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2000年6月~2005年8月收治的18例恶性肿瘤伴乳糜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聚金葡素+顺铂组10例;顺铂组8例。抽胸腔或腹腔积液后,以高聚金葡素2000U~3000U及顺铂30mg~40mg/m^2胸腔或腹腔内注入,每周2次,每例患者均进行4次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高聚金葡素+顺铂组患者2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RP),总有效率(RR)40%(4/10);顺铂组无CR病例,PR1例,RR12.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结论: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乳糜胸、腹水效果较好,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多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转移的检测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测定11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AFP、NSE、CEA、CA125、CA199、CA242、Cal 53、ferritin、free-PSA、PSA、及HCG)的水平.其中转移组88例,未转移组29例,并对其预后进行了随访.结果:转移组的阳性率为67.1%(59/88),显著高于未转移组27.6%(8/29)(P=0.0002);2年随访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死亡率为95.31%(61/64),显著高于阴性组55.56%(25/45)(P=0.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肺癌转移的指标,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邬仁华  董猛  白娟  卿毅  李玲 《西部医学》2022,34(6):819-823
【摘要】 目的 探讨淫羊藿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淫羊藿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低剂量(2.5 μM/L)组、中剂量(5 μM/L)组和高剂量(10 μM/L)组;蛋白质印记检测增殖、凋亡相关蛋白Ki-67、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肝癌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淫羊藿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IC50为5.38 μ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肝癌Hep-G2细胞Ki-67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克隆形成率、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肝癌Hep-G2细胞Ki-67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克隆形成率、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肝癌Hep-G2细胞Ki-67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克隆形成率、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相对表达量、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淫羊藿素可以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以及增强caspase-3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晓毓  邬仁华  郑玲  伍建蓉 《西部医学》2012,24(8):1501-150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以上,用3天,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钠30mg静脉滴注4h,用3天,比较两组患者骨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确切;与帕米膦酸钠相比疗效相当,但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蛋白1(FOXP1)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化疗耐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EOC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规范化静脉化疗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O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FOXP1表达情况,分析FOXP1表达与EO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依据化疗敏感性分组,总结FOXP1表达与EOC化疗耐药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以Cox回归分析筛选EOC预后影响因素。结果:①EOC癌组织FOXP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33%vs 11.67%,P0.05);②临床分期为Ⅲ~Ⅳ期(86.67%)、病理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76.67%、93.75%)、伴淋巴结转移(93.33%)的EOC患者癌组织FOXP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33.33%)、病理分化为高分化(42.86%)且不伴淋巴结转移(66.67%)的EOC患者(P0.05);③耐药患者癌组织FOXP1阳性率显著高于敏感患者(100.00%vs 66.67%,P0.05);④FOXP1阴性EOC患者累积生存时间显著高于FOXP1阳性患者(35.05月vs 29.06月,P0.05);⑤FOXP1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化疗敏感程度均为EOC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OC癌组织FOXP1呈异常高表达,且FOXP1与EOC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转移密切相关,FOXP1可能为预测EOC化疗耐药及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增加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高度恶性淋巴血液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两例分别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以向多种高度恶性淋巴血液肿瘤转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中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ichter’s综合征)最为常见;病程中还可以并发多发性骨髓瘤及黑色素瘤等其他实体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血液高度恶性转化或伴发第二肿瘤均作为本病预后不良的指标,治疗效果差,生存期较单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灌注治疗高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7月,对46例高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并随机分为A组(23例)和B组(23例).A组予生理盐水60ml加卡铂400mg胸腔灌注,每周1次,共2次;B组予鸦胆子油乳60ml胸腔内灌注,每周2次,共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水的变化、胸水中癌胚抗原(CEA)浓度变化、K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86.9% 和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升高率分别为52.2%和43.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胸水中CE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骨髓抑制较B组严重,其余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内置管引流并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卡铂疗效优于鸦胆子油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