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渗出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胸膜疾病,其病因在我国以结核和肿瘤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2位。近年来,经皮闭式胸膜活检的应用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然而,胸膜活检所用器械各有不同,结果差异也较大。为此,我们在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意大利制造的自动弹簧装载活检针(TZ)和上海制造的改良Cope钝头钩针活检进行对比,并评价第1次活检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泵抑制剂(利血平)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作用.方法 应用3组BacT.ALERT3D培养仪系统的培养基,分别命名为A、B、C组培养基.3组培养基均接种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A、B组同时加入利福平1 μg/mL;环丙沙星2 μg/mL.;利福平1 μg/mL和环丙沙星2 μg/mL;A、C组同时加入利血平20 mg/L;C组未加入任何抗结核药物.结果 在A组培养基中,耐利福平1μg/mL的14株菌株中有2株恢复对利福平的敏感性,12株仍然耐药;耐环丙沙星2μg/mL的6株菌株和耐利福平1μg/mL及环丙沙星2μg/mL的22株菌株全部恢复药物敏感性.在B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药物耐药性无变化.在C组培养基中,4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明显生长,说明利血平对所研究菌株无抑制作用.A组与B组培养基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存在耐药机制之一的外排系统;泵抑制剂之一利血平对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有抑制其外排作用,使结核分枝杆菌恢复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初治肺结核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的痰菌阴转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合并TBTB患者共205例,统一予以23HRZE/93HRZE/910HR治疗,同时根据患者TBTB的不同分型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痰菌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阴转情况,及采用logistic向后逐步删除法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阴转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59.0%(121/205);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0.2%(185/2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2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13,P=0.061,95%CI=0.99210HR治疗,同时根据患者TBTB的不同分型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痰菌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阴转情况,及采用logistic向后逐步删除法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阴转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59.0%(121/205);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0.2%(185/2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2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13,P=0.061,95%CI=0.9921.035)、病灶范围(OR=2.012,P=0.022,95%CI=0.9481.035)、病灶范围(OR=2.012,P=0.022,95%CI=0.9484.273)、空洞数量(OR=1.655,P=0.031,95%CI=1.1164.273)、空洞数量(OR=1.655,P=0.031,95%CI=1.1162.453)和耐药程度(OR=1.298,P=0.047,95%CI=0.79622.453)和耐药程度(OR=1.298,P=0.047,95%CI=0.79622.117);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是耐药程度(OR=1.452,P=0.022,95%CI=0.8182.117);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是耐药程度(OR=1.452,P=0.022,95%CI=0.8182.575)和2个月末检查痰菌阳性(OR=18 241.990,P=0.008,95%CI=0.0002.575)和2个月末检查痰菌阳性(OR=18 241.990,P=0.008,95%CI=0.0006.4×108)。结论初治肺结核并TBTB 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偏低,需加强治疗管理,提高依从性。年龄、病灶范围、空洞数量和耐药程度是第2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耐药程度和2个月末痰菌阳性是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制定耐多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其中痰液培养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耐多药的菌株共605株,按年度和除异烟肼和利福平外的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种类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分析各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以及对比五年间耐药率的变化情况。结果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6.86%,克拉霉素的耐药率12.89%,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耐药率25.29%。乙胺丁醇的耐药率63.64%,链霉素的耐药率87.27%和利福布汀的耐药率73.06%。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1.15%,莫西沙星的耐药率40.49%,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42.81%。结论在广州地区中,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耐药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渗出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胸膜疾病,其病因在我国以结核和肿瘤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2位[1]。近年来,经皮闭式胸膜活检的应用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然而,胸膜活检所用器械各有不同,结果差异也较大。为此,我们在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意大利制造的自动弹簧装载活检针(TZ?)和上海制造的改良Cope钝头钩针活检进行对比,并评价第1次活检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对粟粒型肺结核( MTB)患者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 ARF)的影响。方法收集在住院诊断为MTB患者96例,其中ARF组26例,非ARF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发疾病、病程、痰菌、体质指数( BMI)、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血胆固醇、营养风险评分( NRS评分)、血钠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MTB发生ARF的比例为27.08%,ARF组患者的BMI、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血胆固醇、NRS评分较非ARF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NRS≥3分是MTB患者发展成为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RS是MTB患者合并ARF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充分关注提高MTB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有效的抗结核和机械通气治疗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在临床工作中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方法留取病者痰液行FQ—PCR检测及抗酸杆菌培养鉴定。结果FQ-PCR监测结核病组阳性率52.5%,而非典型分枝杆菌肺病组也有12.5%阳性率,经χ^2检查P〈0.01,两者差异显著。结论FQ—PCR检测对于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水结核抗体(ATA),腺苷脱氨酶(AD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 lous perito-n itis TBM)的检测意义,提高结核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通过对结核性腹膜炎和非结核性腹膜炎腹水ATA,ADA和PCR检测,分析腹水ATA,ADA和PCR在结核性腹膜炎的检测意义。结果在52例结核性腹膜炎中,腹水ATA阳性43例,阴性9例;腹水PCR阳性21例,阴性31例;腹水ADA(45 U/L为阳性)阳性39例,阴性13例。在38例非结核性腹膜炎中,腹水ATA:阳性5例,阴性33例;腹水PCR:阳性2例,阴性36例;腹水阳性4例,阴性34例。腹水PCR,ADA,ATA的检测在结核性腹膜炎中,敏感性依次分别为40.3%,75%,82.7%,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腹水PCR,ACA,ATA在结核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例中78.1%年龄>65岁.结核病史长,复治肺结核占68.8%,肺部病灶>3个肺野占75%,有空洞46.9%,合并真菌感染31.3%,低蛋白血症62.5%,有侵袭性操作87.5%,全部病例先期均使用过2种抗生素.细菌对抗茵药物呈广泛耐筠.仅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于老年、复治、肺结核病灶广泛并有空洞、低蛋白血症、有侵袭性操作、先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易继发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 1%年龄>65岁.结核病史长,复治肺结核占68.8%,肺部病灶>3个肺野占75%,有空洞46.9%,合并真菌感染31.3%,低蛋白血症62.5%,有侵袭性操作87.5%,全部病例先期均使用过2种抗生素.细菌对抗茵药物呈广泛耐筠.仅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有较 的抗菌活性.结论 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于老年、复治、肺结核病灶广泛并有空洞、低蛋白血症、有侵袭性操作、先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易继发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 1%年龄>65岁.结核病史长,复治肺结核占68.8%,肺部病灶>3个肺野占75%,有空洞  相似文献   
10.
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评价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严格掌握使用激素治疗的指征.方式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经过抗痨及抽液治疗,对比使用激素及没有使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使用激素与没有使用激素治疗的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性.结论 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应严格掌握激素使用指征,审慎使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